跟小章對望一眼,醫生找不到合適說話,因要說的話不容易說。可惜話總是要說:「對付這癌症我們已用上了六、七種不同方案,有成功也有失敗,已過了三年多,相信是停下來的時候。」
小章很鎮定,問道:「醫生,我是否冇得醫啦?」醫生說:「我不會用這字眼,停了化療主要因為它已冇效,現今腫瘤雖已轉移至左右雙肺但也不會即時致命,這段時間還需用不同醫療手段維持良好狀態。」「最終還是死亡」,小章老實不客氣地說。「每個人都一樣,你會死我也會」,醫生也老實不客氣。小章想了一會便問:「女兒下年3月結婚,我能等這麼久嗎?」
醫生也想了一會便問:「她可以早點結婚嗎?」言下之意明顯不過,因雙肺已有大部份受腫瘤影響,現今肺功能尚可,但只需遇上細菌感染,簡單肺炎也可奪命,面對流感季節,試問醫生又何來信心讓病人安然度過。
小章這會想也不想便說:「不用改,酒店已訂好,不能改了。」
醫生明白她心所想,故也不勉強,決意小心處理便可。Do the best and hope for the best, 也是醫生做人道理。但每次覆診時醫生總會忍不住問:「真的不改日子?」事實上女兒陪診時也清楚說明她為了母親很願意改期,儀式不重要,最重要是母親見到女兒出嫁,只是堅強的小章刻意要等下去。
如此這般,她曾多次進出醫院,有時要抽肺積水,有時要注射抗生素,每次她都勇敢面對,因她很清楚要等下去,為了見證這天來臨,她要好好地活。最終她成功了,帶着氧氣及勇氣,親眼見到女兒出嫁。事後覆診時她告訴醫生當天如何高興也如何氣短,招呼親友不久便要回酒店房間休息和吸純氧才能維持下去,正當她興高采烈地陳述當天的快樂時,她突然停下來,靜了一會,幽幽地問:「兒子下年結婚,我可以等到那天嗎?」
醫生跟她對望一眼,輕聲道:「我們走着瞧吧!」然後忍不住問:「他可以早點結婚嗎?」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