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對論】
大地產商贊助的《香港巨蛋音樂節》,邀請了當紅韓星和本地樂隊參演,本是樂迷佳音,卻撞正7.1遊行,「維穩」意味顯而易見,參演藝人也成箭靶,被譏淪為「河蟹」分子。填詞人周博賢和資深樂迷同聲維護藝人身不由己,但音樂一旦與社會割裂、脫離民情,便失去靈魂。
記者:袁樂婷 姚國雄
記:《蘋果》記者
宜/曦︰杯葛音樂節群組發起人阿宜/嘉曦
巨蛋音樂節平地一聲雷,在樂迷和網民間激起千重浪花,杯葛音樂節的群組短短數天已有近6,000人加入。發起人阿宜、嘉曦和阿非追星多年,卻絕不盲目,認為真正的音樂人不但要唱好歌,更應有關心社會的勇氣。縱使喜歡的韓星難得來港演出,她們忍痛放棄,不做維穩佈景板。
記:你們開設群組後,不少「韓粉」反擊指睇騷是個人選擇,不應阻撓他人追星的權利。
宜:我哋從來冇責怪過任何人,只係提出質疑,同呼籲大家唔好去做維穩騷嘅佈景板。甚至我哋連叫人七一上街都冇講過,因為我哋相信大家有自由,有心嘅人自然會去,你唔睇演唱會亦唔代表唔會做其他嘢。問題係唔想助長一個動機唔單純嘅活動,更加唔想音樂變成一件工具。
成個安排實在太可疑,樂迷唔應該淨係關心睇騷,更應該問,點解要倒貼千萬去搞一場蝕錢嘅活動?點解地產商咁同心合力贊助?喺海外請到咁強大人馬演出,竟然開騷前唔夠兩星期先突然話畀人知,價錢仲可以做到咁平,甚至平過一般你去酒吧睇嘅任何一場騷,實在大開眼界。如果樂迷坐視不理,任由音樂被利用,悲觀啲諗,將來可能連想聽自己喜歡嘅歌都難。
記:音樂節搞手陳淑芬連日解畫,聲稱晚上辦音樂節不方便,又指音樂節是為向政府表達演藝界對大型表演場地的訴求。如何看她的說法?
曦:聽完反而有更多疑問,因為之前一直冇聽聞佢有咁希望香港有「巨蛋」,西九將來都會有容納萬五人嘅文化表演場地,點解當時諮詢佢唔出聲爭取再大型啲?佢話音樂節要唱四個鐘,夜晚唔方便,但平時紅館encore埋都一定過四個鐘;仲要喺跑道盡頭搞,我相信陳小姐如果去過site visit(實地視察),就會知其實要搭相當耐嘅車程先入到去,方圓十里都冇民居,點會嘈到人?
記:RubberBand早前發表「被姦論」,說參演是身不由己。作為樂迷,你相信藝人真的沒有自主嗎?
宜:如果音樂人選擇唔行主流,自己做獨立發展,自主權當然大好多。但一定會有人選擇行主流,去大公司,因為有多啲資源宣傳自己嘅音樂,呢個唔係錯,但係選擇囉。行得嗰條路,就一定要付出某啲代價。
有啲主流歌手得到要嘅資源同知名度後回歸獨立,可以做番自己真正想做嘅事,但唔係咁多歌手有呢個機會。講到尾,如果樂迷肯畀錢買碟,支持鍾意嘅音樂,自然多啲音樂人有自由。
記:歌手除了唱好歌,還可以有甚麼角色?
曦:我希望歌手唔會對世界無知,對社會不聞不問,因為佢正正就係喺呢個社會生存緊,佢嘅歌曲某程度亦代表咗呢個時代嘅面向。如果佢唱緊嘅歌完全同呢個社會割裂,反而我會有疑問,其實佢知唔知自己唱緊乜?
宜:做好音樂同做好音樂人係兩個層次。音樂人除咗基本責任,唱好歌、行為唔好教壞人之外,更重要係使命感,透過音樂帶出一啲訊息。樂迷聽完你首歌之後,因此得到啲改變,甚至想為呢個世界做番啲嘢,音樂人應該有呢個vision(願景)同勇氣。唔一定要去七一遊行,唔一定要去六四燭光集會,可能係一啲好唔政治化嘅議題,簡單到叫大家飲食唔好浪費,已經係一個message。
記:現今的藝人中,有哪些是好榜樣?
宜:有思想有想法嘅音樂人唔少,張懸係特別令人感動嘅一個,除咗會講自己諗法,仲會身體力行關心台灣嘅社會運動,透過佢嘅作品感染大家。佢亦都冇屈服過畀所謂主流市場,因為佢唔係嚟討好我哋。好記得佢喺演唱會上講過一句說話:「希望有一天,大家只因為音樂相見。我不是來討好你,樂迷也用不着討好我。」
曦:香港其實都有好多年輕人好想透過音樂表達自己,但香港政府一面搞創意,一面就扼殺緊大家創意,文化政策又唔知去咗邊,淨係識得起西九。硬件配套有喇,但你孕唔孕育到肯保留自己想法、夠膽發聲嘅音樂人呢?
宜:有點樣嘅土地,就有點樣嘅音樂;有點樣嘅音樂,就有點樣嘅社會。喺香港呢個咁唔favorable(有利)嘅環境當中,我哋都好慶幸以前有Beyond,𠵱家仲有明哥、何韻詩、盧凱彤、周博賢,其實RubberBand平時嘅歌都有關心社會。既然仲有唔少堅持緊嘅音樂人,我哋真係好唔希望因為呢個騷,令到件事更加差。如果歌手到最後真係冇辦法拒絕,迫於無奈或者佢真係想去都好啦,希望佢藉呢個音樂會嘅平台,可以帶一啲訊息畀選擇咗去睇音樂會嘅朋友。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