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寸.老細.豬揼兜

蘋果樹下:寸.老細.豬揼兜

「寸」「老細」「豬揼兜」這三個粵俚全屬貶義,「寸」有誤作「串」,按出處「寸」才正確。「老細」亦非尊稱,揶揄是原意。「豬揼兜」要老一輩才知道其絕頂抵死,可列「鹹言」冠軍,不像閩南語「趕羚羊草枝擺」那種鬚眉畢現的淫賤。這三個粵俚都由迷樓舞廳散播江湖,江城子恭逢其事,知之甚詳,雖說時光不再回轉,鉤沉湮遠蹤迹,無奈的思念與戀棧都浸染着蒼涼,轉眼蕭蕭白髮已盈頭,就這樣過去半世紀了。
一九六四年江城子初出道在中環威靈頓街《晶報》當記者,離報社三分鐘腳程永吉街近德輔道中,一幢老式大廈頂層是純跳舞的迷樓舞廳。
報社採訪部的周兄與陳公子愛跳舞,常約同上迷樓消遣。「寸」的祖師爺阿鎮哥是攝記,潮州人,頗敦厚,身高五呎二吋是大憾,來港幾年,鄉音無改,喜歡打扮得超時髦以掩其瑕。那是三毫子一碗魚蛋粉的年月,初出道記者月薪二百餘元。鎮哥不惜工本裝扮,洋服名店有好幾家,包括上海南遷的「造寸」,據說逐寸精工縫製,故名。張國榮之父張活海洋服也是名店。鎮哥聞「造寸」大名,花了三百多元做了一套,這價錢一般店可以做三套半了。
江城子第一次上迷樓見見世面,欣逢鎮哥首次穿「造寸」西服同往亮相,坐枱舞女識貨,大讚鎮哥新衫靚工靚料,鎮哥翻出左襟露出「造寸」招牌,舞女大叫:「嘩!鎮哥着造寸呀!」這一聲喊惹來全場注目。此後每登臨,舞女大班例必大叫「寸嘢嚟啦!」穿造寸的鎮哥沙塵氣勢更盛,「寸」從此在迷樓響朶,流播江湖,漸漸取代了「沙塵白霍」「牙擦」,且有更廣泛含義,一「寸」天下響。無綫電視藝員「大眼雞」余子明當時在他報任記者,亦知此事,每遇鎮哥,必以其潮州鄉音招呼一聲「好難(撚)寸!」
鎮哥不會跳舞,周兄教他跳「磨墨舞」,你有天生一碌墨,小姐也有一塊墨硯,摟緊了就可以磨墨,鎮哥等到心儀的碧璇,馬上邀去跳磨墨舞,碧璇南人北相,碩人其頎,深邃的大眼睛煙迷霧鎖,枱鐘極旺,比五呎二的「寸嘢」高大半個頭。鎮哥說要跳起來才夠得到硯,沒奈何只磨了幾次大腿,嗒然若喪;江城子引晏殊詞「昨夜西風凋碧樹」以釋鎮哥懸念,他以粵語念成:「作嘢噬胸雕碧璇」,閩潮人多發不出F音,打大風念成打大胸,市井語「作嘢」就是今人說的「扑嘢」,鎮哥說作嘢梗噬胸啦,尤喜「凋碧璇」,始終凋不了,夢而已。當年有些舞娘貨腰不貨硯,不像今天看中了馬上買鐘拖出去槍決!
「老細」主角是個身高五呎花甲漢,某酒家大股東,在迷樓聽說也結了幾個香火緣,喜新厭舊,有不甘被棄的小姐,酸酸澀澀埋怨:「佢又老,嗰度又細,正一又老又細冇樣好!」此後這花甲漢每上迷樓,就有大班恭敬高呼「老細到!」
「豬揼兜」源自退休上迷樓消遣的趕豬郎,初聽「豬揼兜」,不覺其粗鄙而實際極粗鄙抵死,恐有瀆尊目,就此打住。

作者:江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