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青春 - 蔣芸

哀青春 - 蔣芸

馮小剛一直納悶為什麼在中國很賣座的電影,到了香港就沒有了市場,他不止一次對香港電影觀眾的欣賞力質疑。以前常說台灣的鄉土文學、香港的電影、中國的……忘了是什麼。
中國演員成名後依然離不開電影,這當然是好的,表示吃這一行飯,對這個行業以及對自己的要求,但是否代表演員就能導出優秀的叫好又叫座的影片?何況叫座並不表示叫好,中國的影迷叫好不代表香港的影迷也會叫好。
號稱在中國賣座七億,破了票房紀錄那部「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看畢,搖頭嘆氣,不知說什麼才好,致青春變成了哀青春,中國的大學生活,在校園中領悟的學到的就那麼多嗎?比一池雨後低窪地帶造成的污水塘還淺,金牌編劇這回失手了……
什麼詩意浪漫純情夢想都變成了莫名其妙的兩截棍,對白如幾個痞子在耍嘴皮子,青春是淺薄的代名詞,終將逝去的其實老早已失去,男主角之一的趙又廷,真是橘越淮而為枳,無可表現,女主角則連小小地方台的電視劇主角的水準也夠不上。
必有人會說「代溝」作祟,隔了十萬八千里的歲月,你又如何知道如今的青春少男少女在搞些什麼怎麼想?最上心的又是什麼?對對對,弊在上述的疑問在這裏全找不到半點答案。
突兀的兩截棍,是那些大孩子們離開校園之後的人生,刻意去追回當年的疑問再重新給看官解畫,畫蛇添足有餘,說什麼歡笑感傷,又喜又悲又哀愁的青春,只剩下令人哀嘆如此膚淺可笑的青春,編劇那麼差,導演料子又有限,只能叫我們一哀再哀那樣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