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是彩色:愛滋不只是病

綠是彩色:愛滋不只是病

2002年曾經報道香港青少年感染愛滋病的情況,當時訪問過一位19歲的女孩。她叫自己做「阿蛋」:「明明知道、明明有選擇,也不去保護自己,你說是不是蠢蛋!」很記得當時和她談了兩個多小時,心裏一直向下沉,聽着眼前的年輕女孩說以後一輩子就是一個人過了,就算可以遇上心愛的男人,亦希望他能跟更「好」的女人在一起,真的很難過。
10年後,我又訪問《猜情尋》的作者細V,同樣是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她自信心滿滿:「原來,感染了愛滋病病毒,不等於我人生終結,只是象徵另一人生階段的開始。」
「阿蛋」你現在好嗎?有看到細V的書嗎?
愛滋病號稱為「最寂寞的病」。這病早已經不是絕症:1995年發明「雞尾酒療法」後,感染到愛滋病病毒的人,只要及早接受抗體測試、及早接受治療,好好照顧自己,可以超過20年也不會病發為愛滋病人,亦不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目前香港有接近6,000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一半是異性接觸感染。然而社會認知和接納愛滋病感染者和愛滋病人的程度,卻大大落後於科研和治療上的步伐,歧視的標籤仍緊緊地貼着,甚至還有人以為「歧視」能夠阻止病毒蔓延。
細V在6年前知道感染愛滋病病毒,第一個反應是跟醫生說:「我情願患癌症,感染了愛滋病,你叫我如何跟朋友講?跟父母講?」
細V最先是因為下體不適被家庭醫生診斷患上疱疹,她嚇了一跳,於是主動去家計會要求詳細身體檢查,意外發現感染:「我馬上猜到是誰感染我,因為這些年來我只跟一位男朋友有不安全性行為。」她電郵通知對方,後來轉折知道對方已經感染三、四年,在愛滋病感染者的互相小組,細V甚至認識到一同被這男士感染的女孩。
如果這男士一早接受抗體測試,性行為都使用避孕套,連細V在內的一眾女孩都不會受到感染!
細V最初非常震驚,以為自己只得10年的壽命、以為人生將蒙上厚厚的陰影,但感染6年來她一直定時吃藥,好好照顧身體,結果連傷風感冒也沒患上。她拿出藥盒──每天小小的兩顆藥。
她更活在當下:「有想做的事,我會去好好的落實。」這6年她學會了滑雪、爬上富士山、去了好些一直很想去的國家旅遊、離開她不喜歡的工作環境到外國旅居、結識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積極參與有關愛滋病教育及預防的義務工作、把自己及不同人的故事寫下來、出書甚至接受記者訪問等等。
「我不敢承認,但也無法否認,現在的我過得很踏實及快樂。」眼前的細V一臉陽光,相當漂亮。她現在回望,當然寧願沒有染病,但比起癌症,感染愛滋病毒可以無病無痛,不需像腎病病人要洗腎、糖尿病病人要嚴格控制飲食,長期病之中算是比較不影響生活。她坦言最難過,還是心理的關口:工作是否要通知僱主?父母要不要知道?拍拖的對象要否知道?
對工作,細V聲大大:「我從事文職,又不是醫生護士等會接觸到血液的行業,為何僱主要知道?」目前《殘疾歧視條例》保障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僱傭關係中不受到歧視、騷擾或中傷。「關懷愛滋」的「共建平等工作間計劃」網頁有詳細解說。
對戀愛,細V聲調平和:「我約會超過三次就會坦白告訴對方,而且一定會進行安全性行為。」這6年來,她也談過四次戀愛,一位在知情後一個月不辭而別,兩位雖然接受,最終卻因為與病毒無關的理由分手,現在細V的伴侶剛好也是愛滋病感染者,但她強調大家更多是志趣相投:「他是專業人士,非常聰明能幹,多年來注重飲食、定期運動,早晚更進食大量健康營養劑,我常笑他這健康模式應該長命百歲,只是也因為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
愛滋病等於同性戀、等於性濫交,這烙在病人身上的精神指摘和道德詆毀,隨時比病毒更可怕,也令人抗拒及早接受抗體測試。
對家人,細V卻是細細聲:「我可以很從容自在的跟陌生人分享,但從來沒有機會和父母好好談。」媽媽當年猜中了,反應很大,多年來一直嘮叨,爸爸從來沒有透露任何感受,這成了家人之間的禁忌。細V坦言傷心辜負爸媽的期望:「我不會強迫父母接受我的想法,但他們的想法,對我面對愛滋病病毒,也沒有任何幫助。」

作者:陳曉蕾(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