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得揀,未必係老闆。
香港人常常被抽樣問到:你是香港人還是中國的香港人抑或是香港的中國人不然就是中國人或者是亞洲人地球人。這算什麼選擇。這等於考我,某某是屬於香港營、梁營、建制派抑或是親中派,四選一。四個陣營此中有我我中有你,有友好關係又有從屬關係,只怕全港沒幾個某某是梁營而不建制親中,再號稱愛港的。
出試題的考官,也喜歡來這一套。今年中學文憑試閱讀理解題,引用黃國彬先生《說誓》一文,逼學生選擇,其中兩段作者採用了「聯想、呼應、層遞、對比」哪種創作手法。這問題,連原作者黃國彬先生都表示無從作答。
毋須翻查原文,大概可知,兩句話或是兩個段子,若有前呼後應,或會同時用上層遞法,帶來對比的效果,讓人浮想聯翩。手法也是效果,在手段與目的之間,越熟練的寫手,越誠懇的作者,越沒有刻意設計,是渾然天成,脫手而得之作。
試舉例說明之:新任嶺南大學鄭校長笑嘻嘻說,中聯辦不是他的老闆,(任命他的校董會主席的)陳智思才是他老闆。
看,一校之長背後的老闆是陳智思,比起中聯辦,後台好像沒那麼強大,搞起飲宴飯局沒必要開那麼多茅台,這就是對比法,由中央機構收縮到本地一公職王,是層遞法;前後兩者一呼應,讓聽者讀者覺得,他走政治後門有政治任務的嫌疑略略低了幾公分,當然,若陳智思不親一下梁親一下中又反建制又跟中聯辦抬摃的話,又沒資格當老闆。最後,堂堂大學校長居然老闆前老闆後,又令人聯想起那夥計風範,日後嶺南大學的教育將如何博雅下去。聯想、呼應、層遞、對比,全都有了。
看,鄭校長一上場就熟練誠懇地脫口而出,為文學手法作示範,許多手段許多選擇其實如藤蔓交纏,相互寄生,瓜葛不清,欲挑無從。陳智思這老闆不見的有得揀,嶺大學生不是老闆更沒得揀,其實,只有鄭國漢可以揀當不當這校長。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