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資金大緊張,全城等中央出手降存準率,但阿爺至今仍然潛水,惟總理李克強本周三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釋放「用好增量、盤活存量」論調,實已進一步強調不會輕言放水的方向。事實上,在美國拋出減少買債時間表的同時,中國卻不惜拆息及回購利率狂飆的代價,仍要維持調整結構政策,不排除是要趕及熱錢撤走之前完成融資平台的去槓桿化,以免繼「四萬億」一役後,再一次成為美國貨幣政策的犧牲品。
貨幣政策新思路
李克強周三的微妙訊號被指為新領導人貨幣政策新思路,當中一句「通過激活貨幣信貸存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被指為核心所在,即不會再大幅增加貨幣供應,不再以投資谷數,而是要現時流轉量極低的存款「活化」,真正進入經濟實體支撐增長,解釋近日拆息抽高與人行的收緊行動之餘,亦意味放水憧憬已不再樂觀。
08年金融海嘯後中國拋出救市方案,最終惹來通脹幾乎失控及信貸過度膨脹危機,給中國一記大教訓,後遺症直至現在。目前新領導人由強調增長變強調改革後,放水救市的論調已幾乎絕迹市場,但金融及借貸體系風險仍不斷上升,影子銀行及信貸產品問題陸續浮面,再加大貨幣供應但卻未能流入民間企業亦不是解決方法。觀乎近日內地拆息之高,或多或少反映中央加緊擠壓融資平台的速度與決心,更有機會是要趁美國仍未全面退市前先忍痛一次,以免在流動性環境逆轉下,惹來更慘重後遺。若阿爺不出手救市,影子銀行隨時有爆煲風險,大規模放水又有機會令影子銀行情況惡化,可見中國金融系統去到進退維谷的局面,難怪股市近日只跌不升。
記者:林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