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斯諾登逃港,爆美國國安部「棱鏡」(Prism)計劃正在無篩選地監控全世界用戶的網絡行為,谷歌、微軟、雅虎、蘋果、Facebook等九家美國IT企業全部參與在內。
這個驚天大八卦一出,全世界媒體都在猜測斯諾登去向;這些熱議多圍繞在政治層面,各執己見,立場鮮明。香港民調顯示,過半市民拒絕遣返這位揭露美國政府Big Brother行為的世界英雄,各個團體和民眾還到美國駐港領事館門口抗議。德國《明鏡》周刊指,谷歌、Facebook、微軟等公司實際上成了美國國安局的「打工仔」。6月19日,奧巴馬在德國為「棱鏡」計劃「撲火」,聲稱透過有關計劃已最少阻止50宗恐怖襲擊。如果以國家利益角度來看,這的確是個兩難局面,取决于個人自由和國家權力各自妥協合作的程度。
在中港媒體嚴詞捍衞斯諾登的時候,Washington Post在6月11日公開了一項其與Pew Research Center合作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過半美國民眾對於政府監聽公民網上活動表示接受,並沒有出現此前媒體預期的大範圍不滿情緒。 6月18日,美國三大報之一的Los Angeles Times發表一篇評論,在Facebook上已有49萬人按讚。評論題為Snowden, a fool not a spy,指斯諾登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個竟然相信個人自由能夠無國界的儍瓜(I mean he may be a fool for love - love of an idea…a set of ideals that transcends nations),明白表示棱鏡計劃其實是國家利益之爭。
斯諾登的爆料損害了谷歌一直鼓吹「網絡民主、賺錢不必做惡」的公司形象,18日谷歌在華盛頓外國情報監視法庭發起司法動議,要求解除「封口令」,以獲准公佈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名義向谷歌索取用戶數據信息的數量。此前谷歌也聲明,雖然有和政府合作,但並沒有提供政府所要求的全部資料。谷歌的聲明,其實也只是「盡量不做惡」的姿態而已;即使在新自由主義秩序下,商業力量得到空前發展,政府權力仍然無孔不入。
美國生產的電子產品在全世界人生活中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回顧自身,有誰沒有用過谷歌、微軟、雅虎、蘋果、Facebook等公司的產品呢?iPhone已經成為街機,微軟Windows系統佔有率世界第一,而雅虎搜索引擎在香港市佔率第一,思科維護着中國政府網站的防火牆,更不用說很多民運組織的伺服器都在美國。
試想一下,一個擁有如此强大權力的政府如果在信息世界裏不受任何監督,是多麼可怕。在未來的世界,影子政府操縱股市,監控民意,都不是沒有可能。互聯網的興起曾經讓很多人心生希望,認為科技的發展賦予了普通人更多的自由,讓政府權力受到監督;斯諾登的爆料無疑是對持有這種希望的民眾迎面一巴掌。科技為政府所用,早已經將每個普通人的行為監控在掌中。
中國的IT巨頭華為在英國、印度、南非等國家都快速發展,卻始終無法進入美國(2012年10月美國國會認定華為威脅美國國家安全,限制其進入和發展美國市場);正是因為美國政府深明,作為信息通路和平台的IT公司,其實是信息的閘門,為誰所用,如何使用,都需要謹慎思量。
2011年梅鐸因竊聽平民的醜聞受審,關閉了《世界新聞報》這份有168年歷史的報紙。傳媒大亨因商業利益監聽民眾落得如此結局,政府以反恐之名監視全世界的行為,是否就有如得到尚方寶劍,毫無過錯呢?
實際上,911以後的美國,早已不再自由。美國過半民眾支持政府監聽的情况,是在911已經成功地恐嚇到了美國人,今年4月波士頓爆炸案的受難者慘狀還歷歷在目的背景之下。而且棱鏡計劃監聽的是外國人,讓美國民眾覺得政府在保護本國公民的利益,而非涉及更廣闊的普世價值(個人自由)。但其實,沒有人是一個孤島。美國政府已經成為情報界的世界警察,其權力之大,是否會被濫用到其他領域,其實更是亟需被討論和定出法案解决的議題。
911以後的美國機場,安檢系統嚴密謹慎得讓人髮指:脫鞋,除去皮帶、手錶、手機等金屬或電子產品,X光照全身,外加Hands Up。這其實正是全世界民眾在信息世界的真實境况:個人自由已經被政府以反恐之名嚴重侵害。
劉嘉瀠
傳媒研究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