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影話:《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喪屍興奮症

蘋影話:《地球末日戰》(World War Z)
喪屍興奮症

人類真的會擔心地球末日嗎?我想作為電影小說的題材,大家都是說說而已。《地球末日戰》場面偉大,那些如山的喪屍通街跑,看上去真是壯觀,令觀眾開心極了。《行屍》(The Walking Dead)拍完一季又一季,喪屍電影年年必有幾部,還有最新的毒品就叫做喪屍浴鹽。喪屍這個東西自從被發明後,帶來的商機真是無限。
吸血殭屍的創作者我們知道是誰,但坦白說喪屍的創作者到底在佐治雷米路(George A. Romero)拍的喪屍電影之前,有沒有類似的我實在不知道。1968年的《活死人之夜》(Night of the Living Dead)是不是第一部喪屍電影?

合家歡少見血

喪屍的其中一個比吸血殭屍的好處是傳播得快,《地球末日戰》開始時只花了十分鐘不到的時間,便把整個紐約市變成喪屍海了,作為一種絕命的疫症比沙士蔓延得快得多,而當你被喪屍咬到後,不用十分鐘已變成另一頭喪屍,畢彼特(Brad Pitt)的家人連回家的時間也沒有,便要被一群喪屍追着咬,要逃亡去。這十分鐘是全片最緊張的地方,接下來不是不緊張,而是節奏比較慢。而最後解決問題的方法,雖然言之成理,卻給我兒戲的感覺,更證明我們其實不太關心地球的毀滅。我們近年不斷地看到荷李活的各種地球末日電影,每一部都給我們明天的希望,都說現在才是真正戰爭的開始,地球始終也沒有毀滅,人類也不會絕種,雖然我們自作孽,到頭來遭到大變,卻因為人類的堅強而找回樂土。每一部關係到人類怎樣令世界污染,產生各種大規模病變的電影,科學最後總是找到答案。《地球末日戰》並不關心地球的生存,毋寧說是為了開一個喪屍嘉年華,讓觀眾又一次大規模的喪屍興奮症的發作。這些東西比鬼還恐怖,它見到生人便咬,正好滿足弗洛伊德所謂口部性慾期。
因為咬是可以拍得血肉模糊,血流成河的,但這部電影似乎不想失去小朋友觀眾,起碼畢彼特的角色便有兩個幼女。對於我們這些患有喪屍興奮症的人而言,《地球末日戰》幾乎沒有血,換言之,這是一部非常乾淨的喪屍電影。甚至太過乾淨,令驚慄電影成為家庭電影。
任何事物都是辯證的,既相反又相成,恐懼令我們不安,卻又是同時令我們興奮的東西,沒有恐懼我們生活會變得沒趣。
喪屍原初的理論是將人類變成沒有思考,只會搶食的動物,所以只有打到頭部才能真正消滅,否則即使只餘下上半身,還是努力地掙扎向前,不斷地噬咬。但這個當年影評人的理論我很有點懷疑,因為那些已經不是人,根本已經不會思考,打他們的腦袋恐怕跟智力無關,而是我們到上個世紀,才發現真正操控着人本身的,是腦袋,不只思考,甚至是生命的最重部位,打爆了它才能結束,即使只是假生命的生命也會完結。不過現在是2013年,不必再拿出原始的獵槍瞄準頭,掉一個手榴彈就把它們炸得連頭也不見了。

懷疑諷刺宗教

本片有一場戲頗令我不安。便是當畢彼特知道以色列早已在大規模病發之前,利用圍牆阻住喪屍病的蔓延。影片描寫以色列真偉大,為了救人於水深火熱,竟然不計較種族,宗教,國家的問題,全部人都收容了。可惜原來喪屍是聽到聲音而向目標進發的,一群教徒就在這個時候唱歌慶祝,聲音透過揚聲器,引動喪屍來犯,終於無以計數的喪屍便這樣穿過城牆爬進市區,好人沒好報之餘,好像也在諷刺這群教徒的天真。這樣是存了甚麼的心?本片於是變成了崇科學論,而沒有從人性的考慮出發。
這是一味不夠調味料的喪屍電影,如果節奏更快一點,如果不是始終要玩個人英雄主義,也許會更好看。
撰文:仰止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