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玩具店Wise-Kids創辦人衛潔容的父親衛高,曾協助東華三院成立福利部,時值1949年,國共內戰,戰亂未平、大局已定;兵敗山倒的國民黨部隊在炮火中後撤,來到英國人統治的香港,衛父的工作是安置數以千計的政治難民,為他們安排工作。她仍然記得昔日每朝必有大堆人在家門前等候,父親一出門就會把口袋裏的錢都派光才上班去。這麼多年來,每逢過時過節一屋都是禮物,全是那些曾靠父親接濟而度過難關的人送來報答的。
全家人都視亡父為偶像,她特別愛收藏古董手錶,都是因為亡父的緣故。
記者:顏美鳳 攝影:黃偉傑
關於父親的軼事,她都記得一清二楚。
父親生前於東華三院工作,參與成立當時的福利部時她還未出世。都是懂事後才知道父親的工作是安置因內戰而逃難來港的難民,包括許多反共人士和家屬,當中許多都是知書識禮、文質彬彬的讀書人,也有許多富裕人家,被迫逃離中國後變成一無所有,要靠東華三院每日派飯接濟兩餐,張震遠的父親張寒松,倪匡和著名的工業家蔣震,都是當中的一分子。
難忘等候接濟的人龍
她從小到大衣食無憂,家住中西區,父母每生一個孩子就聘請一個媽姐當貼身保母,有個媽姐負責照料排行第四的家姐,有次大意沒察覺三歲的她發燒,令她失救死亡,衛母才停止聘請傭人。因為父親的緣故她早懂得生活艱難,知道甚麼叫為勢所逼。
父親工作上要為難民申請移居台灣,留港的就為他們安排居所及工作。難民私底下要幫忙,父親也永無托手踭。
「爸爸每朝都從口袋中拿錢出來派給在家門外列隊等候的人龍,每人給一、兩元,當年一碗叉燒飯才六毫左右。這個景象我至今難忘。」
就算父親明知當中有些是拿錢去買黑飯,(即白粉、鴉片之類)父親一樣無奈幫忙。
「很多難民根本是讀書人,為養妻活兒要到碼頭當苦力,沒白粉、鴉片支撐不到」。
「那個年代的手錶最美」
許多受過父親幫忙度過難關的世叔伯,就算變成顯赫人物,也無間斷地送禮到她家。
「一到端午節,全屋都是世叔伯送來的盧兜糭。」
父親肺癌過世時衛潔容才18歲。
「他死時花牌放滿一整條街。」
六兄弟姊妹都視亡父為偶像。父親生前愛攝影,排行第五的她當父親留下的古董相機視之如珠寶,即使她對攝影一曉不通,甚至連相機能否運作都搞不清。印象中的父親手腕上常戴着一隻又薄又圓的手錶,自己對古董錶的情意結緣由於此。
「早已認定那個年代的手錶是最美的。」
經營教育玩具生意以前,她任教特殊學校,常到英國探望在當地行醫的哥哥,趁機到當地的古董市場搜購她最愛的古董首飾、手錶。
她拿着一套用珊瑚、翡翠做的首飾,每顆雕花珊瑚,翡翠都圍着像芝麻大小的種子珍珠(seed pearls)。
「這些咁精緻的手工,今日不是無人識做,而是無人肯做。」
工藝師要花很多時間、手工才可做出如此精細的珍珠,但所賺價錢一定不及大粒的多。所有舊時的產物,她都覺得特別美麗,尤其是會令她憶起亡父的手錶。「怕自己買得太瘋狂,索性縮窄收藏範圍,只買鑽石、金或白金機械錶」。
寄回瑞士原廠保養
但藏量還是多得要分幾個保險箱存放。她習慣將每隻古董手錶寄到瑞士原廠保養,即使收費特別昂貴。
「只要有一個零件不屬於原廠的,錶廠都會拒絕提供保養服務。」
保養時順道鑑證才發現就算光顧私人錶商,也會購到一些已被換掉原裝錶肉的還魂錶。後來她認真到拜了一名私人錶商為師,學習鑑證古董錶的真偽,在這位私人錶商的介紹下,她從一個收藏家手上買了一隻產自二十年代的伯爵鑽石古董錶,送到原廠才發現手錶是浸過水的劣貨,她花了5萬多元去維修,手錶才得救。
「這個行業其實好黑暗。」她一邊打開每隻手錶的獨立膠套,一邊慨嘆。還說其實自己已很多年沒看過這些珍藏,自己買過甚麼都險些不記得,為了這次訪問才隨便拿來其中一個保險箱的珍藏。對於面前大堆曾經花過她許多時間、金錢的收藏,她的反應也比想像中冷淡。
原來她的收藏故事並不動聽,結尾更可說是慘烈。
她最投入收藏的時候,有朋友向她借了幾十隻最名貴的手錶,說拿去給朋友鑑賞,結果這批手錶全部一借無回頭,都被這位朋友賣掉了。被出賣的傷害把收藏的熱情都淋熄。「心痛到將所有餘下的手錶都收起,從此沒再買了,也沒再看了。」
愛古董手錶因為它們都是產自那個守望相助、有情有義的年代,但收藏過程卻盡見利慾薰心的殘忍,留得住物件卻抓不住那份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