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廚房:夏至收新麥  麵麵俱宜

私家廚房:夏至收新麥  麵麵俱宜

對於中國傳統節氣,最為人留意的就是冬至,有謂「冬至大過年」,但其實跟冬至相反的夏至也十分重要,因為這天是全年日光最長的一天,過了這天也就是正正式式踏入炎夏了。就趁明天(6月21日)是夏至,何不也學習傳統習俗,吃吃夏至麵?
記者:謝翠玲 攝影:陳永威

明日食涼麵

傳統的農曆分二十四節氣,當中最先被確定的,原來是夏至,又叫夏至節,在古代傳統習俗中,是跟春節和冬至同樣為人們慶祝的節日。自周代開始已有祭神儀式,用意是驅除疫病和飢餓,所以是年代非常久遠的節日。
傳統上夏至習俗是當天要吃麵,原來這習俗是跟古代農業社會的作息有關,因為夏至時分,剛好有新麥收成,所以當天會吃麵食的傳統習俗,而冬至則會吃餃子。由於夏至是全年中日光最長的一天,古語又有說「吃過夏至麵,一日短一線」。這種夏至吃麵的傳統,在全國各地很多地方都有流行,又以涼麵這類可以消暑的麵食最受歡迎,涼麵又叫過水麵,在炎炎的夏至日吃,既可消暑也不怕太寒涼,像老北京便最愛在這天大啖炸醬麵,而四川人又會吃擔擔麵這種香辣拌麵,感覺特別開胃呢!

示範:Minnie Wong

網上餅店Eibus Einnim創辦人,亦是健康生活指導員,菜式講求美味和健康兼備。

三鮮麵

三鮮麵是江浙菜的麵食之一,味道清淡,以鮮味取勝,一般多有魷魚、蝦和海參,另有鮮嫩笋絲,脆嫩清淡,而且做法簡單,算是最適合全家口味的家常麵食。

時間:25分鐘 難度:★★ 份量:2人

材料:
白麵條或油麵250克、蝦仁/海參(已發)各100克、鮮魷魚150克、紅蘿蔔/竹笋各50克、芫荽少許、雞湯1公升、生抽1湯匙、鹽10克、油適量

做法:
1.蝦仁挑腸,魷魚𠝹花、切細條,海參切條,紅蘿蔔和竹笋切絲。

2.燒熱鑊,下油,加入紅蘿蔔、竹笋先炒軟,再加入蝦仁、魷魚和海參炒熟,盛起備用。

3.另把雞湯加入煲中,加入生抽和鹽,開大火煮滾,放入麵條和(2),再用中火煮3分鐘,下芫荽即成。

1

2

3

炸醬麵

炸醬麵是經典的老北京至愛,用上甜麵醬和辣豆瓣醬來炒料,又甜又辣,味道濃郁,再以清爽青瓜跟麵條一拌,可涼可暖吃,實在是夏天消暑的妙品。

時間:35分鐘 難度:★★ 份量:3人

材料:
豬肉碎500克、五香豆腐乾(切粒)2塊、小青瓜(切絲)2條、葱花半碗、蒜茸2湯匙、薑茸1茶匙、胡椒粉/麻油各少許、辣豆瓣醬/甜麵醬各4湯匙、紹興酒3湯匙、生粉1湯匙、水1碗、白麵條450克

做法:
1.白鑊加入豬肉碎,大火炒至豬肉出油至稍乾身,加入葱花、蒜茸和薑茸至發出香味,倒掉多餘的油份。

2.灒入紹興酒,胡椒粉繼續炒勻。收中火,加入辣豆瓣醬和甜麵醬,炒至發出香味,下豆腐乾,加水,留1湯匙份量跟生粉調勻成生粉芡,加入生粉芡,推開至稠身,再轉小火煮15分鐘,下少許麻油即成炸醬料。

3.白麵條加入滾水中煮至剛熟,過冷河,撈起放入碗中,放上青瓜絲,再淋上炸醬即成。

1

2

3

擔擔麵

擔擔麵是四川麵食的代表,最初的起源是麵攤販以扁擔挑着沿街叫賣而得名,濃香麻辣是擔擔麵的特色,在夏天胃口欠佳的日子,有助增進食慾。

時間:40分鐘 難度:★★★ 份量:2人

材料:
白麵條280克、豬肉碎100克、雞湯500毫升、花生15克、薑茸2茶匙、蒜茸1茶匙、葱粒/油各少許
醃料:生抽1茶匙、粟粉/糖各半茶匙、胡椒粉/麻油各少許
醬汁料:芝麻醬1湯匙、水3湯匙、老抽/糖/豆瓣醬各1茶匙、黑醋1.5茶匙、生抽/花椒辣油各2茶匙、麻油半茶匙、鹽少許

做法:
1.豬肉先以醃料醃15分鐘;醬汁料拌勻;白麵條放入滾水煮熟,撈起放碗中。

2.開細火,白鑊慢慢炒香花生至微黃,切碎備用。

3.燒熱鑊,下少許油,用中大火爆香薑茸、蒜茸,加入豬肉炒至轉色。加入雞湯,煮至再滾,加入醬汁料,拌勻。把湯汁淋在麵條上,灑下花生碎和葱粒,吃時拌勻即可。

1

2

打滷麵

打滷麵就是山東山西一帶的麵食代表。麵食通常只分濕和乾,但打滷麵既不是乾麵,但卻又不是湯麵,因為麵上一層質感濃稠,勾了芡的「滷」就是其特色。別以為打滷麵就只是一層濃芡,要做到料和汁剛好掛在麵上,卻又不過份濃稠,才算做得好。


時間:1小時 難度:★★★ 份量:2人

材料:
脢頭豬肉120克、冬菇4隻、已浸金針/木耳/葱花/鹽各少許、蛋(拂勻)2隻、生抽/生粉各1茶匙、白麵條280克、水/油各適量
醃料:生抽/生粉各1茶匙

做法:
1.冬菇洗一次,加水浸至少半小時至軟身,切絲,浸冬菇水留用;木耳浸軟切絲。脢頭豬肉切絲,加醃料醃15分鐘備用;白麵條放入滾水中煮熟,放碗中備用。

2.燒熱油,加入葱花,下肉絲和冬菇絲炒香,再加入生抽調味,下浸冬菇水,再加入金針、木耳,以中火煮滾後收細火再煮10分鐘,下鹽調味。

3.用少許水把生粉開勻成芡,加入湯汁中煮至濃稠,再慢慢加入蛋推成蛋花。把煮好的汁料淋在麵上即成。

2

2

3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