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性格巨星 阿爾薩斯

法國性格巨星 阿爾薩斯

葡萄酒世界太大,我們不得不分門別類,否則走進超級市場或專賣店,貨架會顯得雜亂無章,酒海茫茫,消費者很容易迷失。最常見的葡萄酒分類方法是以國家為本,例如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澳洲、智利,各佔一隅,壁壘分明,有如即將上演的世界盃賽事。

這個看似順理成章的分類方法,其實幫不了忙。因為這些產酒大國可以分成不同產酒區,每區基於風土氣候文化背景等差異,生產出來的葡萄酒均有明顯的風格分別。就像老外看中國飲食文化,以為中菜就是中菜,只有一種風格一種口味。不同省分烹飪出不同風格的菜餚,葡萄酒何嘗不是?在法國,各產酒區便各自擁有個人風格。
波爾多、布根地、香檳,各具特色,各有粉絲,不過,系出同門總有共通點,也沿用類近的葡萄酒監管法例。法國葡萄酒家教嚴厲是馳名於世的,1973年,Chateau Pontet-Canet便因被揭發產品勾兌了來自西班牙Rioja的平價酒而罰款六千多萬元,結果莊主Henri Cruse宣佈破產,兩年後把酒莊賣了給發迹於干邑的Guy Tesseron。即使幾位師姊妹可以在國際酒壇呼風喚雨,仍會乖乖聽命於國家農業部定下的規條。

Jean Trimbach拿着家族酒莊旗艦酒Clos Ste Hune倍感自豪。

阿爾薩斯的Grand Cru級白酒擁有不俗的陳年能力。

為了方便遊客參觀,酒莊預備了趣致小火車。

阿爾薩斯的葡萄酒以白酒為主。

阿爾薩斯的葡萄酒以單一葡萄品種為主。

標明單一葡萄釀製

相比之下,位於東部的阿爾薩斯(Alsace),卻是個不受約束的性格巨星,無論外觀包裝、酒標設計,以至葡萄品種、分級制度,全部與其他產酒區劃清界線。如果你喝慣了波爾多或布根地葡萄酒,剛接觸阿爾薩斯的出品,相信會有點手足無措,甚至會誤會她的家鄉是德國。更有趣的是,阿爾薩斯竟然有不少酒莊不肯跟隨當地的官方葡萄酒監管法例,也不理會市場的要求,一直沿用自己的一套釀酒方法和標準。而這套標準,基本上是接近德國多於法國的。
不要以為性格鮮明的阿爾薩斯葡萄酒是賣國賊,也不要誤會這樣一個有法不依的產酒區是九反地帶。只要你去走一個圈,便會知道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產酒區之一,當地居民不但是歷史建築物保育義工,位位更是街頭藝術家,合力把地區佈置得有如只可以在主題公園才看見的場景。
學習葡萄酒,就是學習通識課。只要知道阿爾薩斯的歷史,便會明白她為甚麼養出一匹不依章法出牌的野馬。
阿爾薩斯位於法國東部邊陲,接壤德國,一直是兩國爭奪的對象。在75年間,竟然四次轉換主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落幕,阿爾薩斯再次回到法國懷抱。過山車一樣的歷史,令到她散發着濃厚的德國色彩,法國政府從善如流,實行一國兩制,行政上完全獨立自主。在葡萄酒方面,亦可以保留德國色彩。
阿爾薩斯葡萄酒與其他法國產酒區的最大分別,是她主要以單一葡萄品種釀酒,而且會在酒標列出葡萄品種的名字。根據法國的AOC法例,葡萄酒是不能這樣做的。布根地也是一個以單一葡萄品種釀酒的產酒區,但除了入門級的地區酒,其他一概不可以標示葡萄品種。

阿爾薩斯的葡萄酒通常不用木桶,即使用,亦是巨型舊桶。

Marcel Deiss酒莊是這樣過濾葡萄酒的。

葡萄品種分級產區

布根地執迷於葡萄園風土,阿爾薩斯則對葡萄品種着迷,令她成為唯一將葡萄品種分級的產酒區。阿爾薩斯獲准種植的葡萄品種分為幾個不同階級,最高級的是貴族葡萄,包括了Gewurztraminer、Muscat、Pinot Gris和Riesling,次一級的有Chasselas、Sylvaner、Auxerrois Blanc、Pinot Blanc及Pinot Noir。另外,亦可以混合多種葡萄釀酒,例如Pinot Klevner,是將不同Pinot家族葡萄勾兌而成的白葡萄酒,例如Pinot Blanc、Pinot Gris或Pinot Noir;Edelzwicker則容許採用任何地區認可種植的葡萄品種。阿爾薩斯出產的葡萄酒以白酒為主,只有Pinot Noir是紅酒葡萄。
由於酒莊通常同時種植多個葡萄品種,而且又可以釀造延遲採摘Vendange Tardive及貴腐霉甜酒Sélection de Grains Nobles,所以旗下產品特別多。不過,阿爾薩斯的AOC卻很少,只有Alsace、Alsace Grand Cru及Cremant d'Alsace三大個。如果你知道波爾多有60個AOC,布根地有100個,便會明白阿爾薩斯的與眾不同。她基本上沒有將產區細分,全部均撥入一個AOC,Alsace Grand Cru則是在1975年才正式出台的概念,像布根地一樣,是區內最優質的葡萄園,只能種植四大貴族葡萄。至於,Cremant d'Alsace,是以香檳傳統釀造法生產的氣泡酒,基本上地區位置跟Alsace AOC沒有分別。要留意的是Cremant d'Alsace可以採用Chardonnay,但釀無氣的Alsace AOC,卻是禁用的!

Jean-Baptiste Adam酒莊已有近四百年歷史,族譜說明了她是阿爾薩斯歷史名莊。

電影流行3D,我在阿爾薩斯也看到3D的葡萄酒地圖。

購先進器材提升品質

奇怪的制度令到Alsace Grand Cru的代表性受到質疑。首先,全區只有一個AOC,沒有像布根地分成44條村,也沒有一級葡萄園(Premier Cru),於是葡萄園不是不知來自哪條村的Alsace AOC,便是特級葡萄園的出品,中間不存灰色地帶。除了Chablis Grand Cru,布根地的特級葡萄園各擁有專屬AOC,於是有33個AOC。Alsace Grand Cru本來更多,有51個,但大家只是共用一個AOC,換句話說,是以一套標準監管全部特級葡萄園,根本很難發揮各自的風土特徵。
Alsace AOC和Alsace Grand Cru AOC之間出現的鴻溝,導致不少酒莊索性放棄特級葡萄園的概念,幾家行業巨擘,包括Trimbach、Hugel & Fils、Leon Beyer等等,即使坐擁特級葡萄園,也不會在酒標說明,作為無聲的抗議。Marcel Deiss酒莊又別有想法,她們會將Grand Cru葡萄酒標示出來,另一方面又自行把認為優質卻未獲封Grand Cru的葡萄園稱為一級葡萄園,要與布根地看齊。可是暫時阿爾薩斯葡萄酒法例不設一級葡萄園等級,自稱一級葡萄園基本上已經犯法。酒莊不惜以身試法,無非是為了完善監管制度的不足而已。
只要你去到阿爾薩斯,便會感受到當地人外冷內熱的性格,還有對追求完美的執着。對於他們來說,葡萄酒是重要文化,堅守傳統風格是座右銘,不過,為了不停提升葡萄酒的品質,又會不惜工本購置最先進的器材,並採用有機以至生物動力學方法耕作,塑造出一個性格鮮明又別樹一幟的風格。

Trimbach堅持傳統風格,釀酒不會採用橡木桶。

阿爾薩斯很多酒莊的試酒室均體貼地設有「兒童天地」。

Domaine Pfister第八代傳人Melanie Pfister為酒莊引進最先進的釀酒設備。

作者:劉偉民

現任大中華酒評人協會主席,自由撰稿,偶爾著書出碟教學釀酒。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