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蘋果》創刊十八周年生日,做滿十五年的同事獲贈一支價值五千多元的原子筆,十年的那支價值三千多元,等於一年三百多元,雖說很多東西不能盡以錢銀衡量,但也實非厚禮,只是一點小心意而已。沙膽虹點解咁講,皆因打了肥佬黎工咁耐,深知要做十年、十五年絕不容易!
肥佬黎最不喜歡因循、惰性,不單有鋤報會天天鞭策,還定期辦讀者會畀錢讀者來批評,並且不時改革求變,一年一小改,三年一大改,「久不久要把樹木搖一搖,讓枯枝枯葉掉下來」的理論,《蘋果》員工都耳熟能詳。搖了十次八次都沒掉下來,能在《蘋果》做十年、十五年的,這支筆不單抵攞,簡直超值!
前陣子同事們在公司聚餐,才談到在《蘋果》的一些往事。
「最初《蘋果》有一大班人晚上跑來跑去送稿,校對也幾十人,後來送稿的首先被裁,校對也只剩下幾個」。
「初期一有大新聞,起碼加紙三萬、五萬,哥哥自殺更加紙以十萬計,現在殺父母碎屍也只多賣幾千,反而即時新聞點擊就大升,讀者都轉咗上網睇」。
「記得08年肥佬黎推動新聞時,每個部門都要做,當時VO房又唔夠,晚晚都要排隊」。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道盡《蘋果》十多年變化。沙膽虹心想,這些其實都是珍貴歷史資料,何不來一個《蘋果》一人一故事,收集出版,既有趣又可供人日後研究《蘋果》之用!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