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女孩總說自己會飛,所以鎮上的人叫她古怪的關妮。其實,她不過是在夢中會飛,飛到天空,看見屋頂、海岸、田野,或者有個人伸展手臂,飄浮在受洗池的水面。關妮的媽媽不喜歡這個怪女兒,喜歡的是大女兒貝思安。所以關妮不愛留在家裏,總是到處逛,或者到農場去幫伊方太太照顧兩個小孩。村鎮很小,來來去去是常見的鄰居,在教堂裏,在節日的聚會上,就碰面了,大人總有許多閒言閒語,傳來傳去,小孩則斷斷續續地聽,好像是些久遠的故事,又像其他城市的新聞。有些也很可怕,例如,普太太自殺了,是割脈,血流了一地。又例如,教堂後面的墓地埋了許多小孩,都是伊先生殺的,等等。
關妮的老師,這一陣,在課上講遺傳因子,父母的眼睛是藍色的,那麼子女的眼睛也是藍色的。關妮的爸爸是藍眼睛,媽媽是藍眼睛,關妮於是也是藍眼睛,可是她的姊姊貝思安,眼睛卻是褐色的。關妮嚇了一跳,這件事該去問誰呢?正是這時,鎮上發生一件大事,吸引大家的注意:打理農場的伊先生失蹤了。關妮去幫忙看顧小朋友時,見到伊太太滿口是血,因為牙醫替她拔了牙齒。不久,伊先生被發現在水庫中溺斃。有人說,他一定是不小心失足跌下水庫出事的。但關妮的媽媽說,不會的,伊先生的泳術像條魚,他們一起游過泳。過了幾天,伊太太被警方帶走了,她承認殺了丈夫。關妮的祖母回憶說,那是打仗的時候,兒子結了婚就上前線去,由於受了傷,退役回家,迎接他的妻子卻大了肚子。
小說只寫伊家的小孩被姨姨帶走了,關妮的媽媽進了精神病院,其他的,一字不提。誰殺了誰?誰是誰的父親,那些糾纏的關係,我們並不清楚。作者透露了好幾條線索,波瀾揚起了,動了一些聲色,但小鎮上到底發生了什麼,其實並沒有確切的答案。看小說,大抵一是看寫什麼,一是看怎麼寫,這本來是一事的兩面,像錢幣上的文字和公仔,不過讀者各有所好,一般人追問文字內容,我則比較喜歡看公仔。例如這小說,名字很怪,叫《地球哼著降B調》(The Earth Hums in B Flat),寫小鎮發生了命案,似乎牽連了好些人。作者寫的並不新鮮,有點偵探小說的趣味;但她的寫法倒很特別,每逢一件事情發生,總有些人出來說話,講點歷史,說些傳聞,這反映實際的人生,而小說的敘述,卻因此中斷了;再接續則是另一段情節。在斷與續之間的空隙,得由讀者去填補去想像。令人想到中國繪畫的留白,而且是散點透視式的,而不是西方油畫,把空間填滿,呈現聚焦式的幾何透視。作者瑪莉.史崔根(Mari Strachan)六十多歲寫出第一部小說,整個設計,多有心思。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