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已經是一個小山,將來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山丘」,食環署職工權益工會主席李美笑指的是垃圾收集站門外的垃圾山。於前線與垃圾搏鬥多年的她,為政府決意推行垃圾徵費,顯得憂心忡忡。
李美笑指以一個懲罰性手法去處理垃圾問題,是改變不了人的行為。「我們很擔心的是,垃圾是會腐化腐爛的,如果市民逃避徵費而四處丟棄,掉在一些荒山或山澗地方,沒有人留意就會腐爛,對市民健康有很大影響」。
按她所說,那豈不是提早垃圾圍城?浸大生物系教授黃煥忠就認為,情況未必會這樣惡劣,「以台北為例,開始的時候是有人不遵從法例,偷偷非法棄置垃圾,但半年內很大部份已經回復正常。」何解如此神奇?原來都是因為錢作怪。黃教授指,「台北有一個獎勵計劃,如果有市民看到鄰居亂掉垃圾,拍下照片交給台北市政府,當局就會按相片找回犯罪者並加以罰款,而罰款的一半就用作獎勵舉報者」。那「金手指」豈不是很好賺?教授笑說的確是,不過這「金手指」行業做不長,因為大家慢慢會發現四圍都是「金手指」,非法棄置風險很大。
除了監察問題,李美笑帶點怒氣說著,「一定是權責不清的」,她指外國大部份只有一個環境局,集制定政策及執行於一身。反之香港政府部門就顯得相當割裂,政策制訂是環境局,但執行卻是由很多部門各自負責。「食環與環境局的關係可以說是割裂,環保署環境局訂立環保政策時,從未有徵詢過我們」,她更指現時食環署人手已經不足,如果將來要兼做監察工作,根本難以應付。
除了人手問題及內部矛盾,香港要做好垃圾徵費還有甚麼阻力?想用經濟誘因減少垃圾,是否只得徵費這條路?明天再探討。
記者:劉嘉欣
攝影:朱家駿 江俊龍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