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期內地多項不利消息衝着內銀股而來,包括中央收水、打擊不規範財富管理業務等等,至於內銀抵買與否,摩通大通於研究報告表示,現時內銀股股價低迷,按月已平均累跌近一成,市賬率僅為0.9倍,但由於息差繼續收窄、中央收緊監管、資產增長放緩以及貸款質素變差等的風險驟升,相信中小型內銀仍然有下跌空間。
影子銀行借貸風險高
報告又指,中小內銀承受較高的影子銀行借貸風險,財富管理產品又擁有較多非標準化的信貸資產(NSCA),所以股價較疲弱。報告顯示,招商銀行(3968)、中信銀行(998)、民生銀行(1988)的財富管理產品NSCA佔總資產比例為港上市同業間比較高,分別佔4至5%,股價自2月高位至今的跌幅達到24%至31%,至於建行(939)、工行(1398)、中行(3988)、交行(3328)相關比例僅1至2%。
花旗料人行減準備金
內銀持續「水緊」,令上海銀行同業拆息(Shibor)急升,花旗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若內地資金緊拙的情況持續,人行或會透過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逆回購來穩定市場的資金流。
報告解釋,於資金減少流入內地之下,內地銀行於5月明顯放緩買入外滙,加上內銀半年結要交數,以及中央收緊對理財產品監管,使到現時市場資金成本上升。若然資金流走的情況惡化,花旗估計人民幣會轉至弱勢,而美元則變強勢,所以認為人行推行政策與否,對資金流向尤為關鍵。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