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黃金十年唔收錢真係唔掂?

失黃金十年唔收錢真係唔掂?

要對付日益嚴重的垃圾問題,政府似乎傾向用錢解決。繼膠袋徵費後,垃圾徵費亦很大機會落實。有學者直言香港垃圾政策比鄰近地區落後十至十五年,香港是時候由回收年代轉會減廢年代。但到底政府提出的四個徵費方案中,哪一個最適合香港?

台北早於2000年起,實行按量徵收垃圾費。市民如果要掉垃圾,就要付錢買專用膠袋,容量越大越貴。十三年來,台北每人每日棄置的廢物,由大約1.2公斤,跌至只有0.4公斤。香港現在就與台北實行徵費前差不多,每人每日平均棄置1.36公斤。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黃煥忠表示,過去十多年香港都是倚靠堆填去處理垃圾,市民沒有意識到堆填區會爆,更沒有意識到不可以產生這麼多垃圾。

可惜事實是,堆填區真的快要爆了。但減廢政策遲到好過沒到,政府終於開始諮詢垃圾徵費的四個方案,分別是最多國家採用的按量徵費,掉幾多付幾多;接近似量收費,將垃圾費與其他相關費用,例如水費掛勾,這個方法雖然簡單方便,但用水量多不一定多垃圾。台北早年亦曾經用過此方法徵收垃圾費,但最終棄用;第三種方法是定額收費,市民無論掉多少垃圾,都是同一收費,不過這方案有可能產生反效果,市民或會因為反正已付錢,為免「執輸」要掉更多垃圾;最後就是局部收費,例如先收工商戶,試試政策成效才全面推行。但香港有不少建築物是商住混合,那到底應該是收還是不收?而且只收工商戶,最終可能只將垃圾費轉嫁給消費者。

四個方案都是想用經濟誘因減少垃圾,黃煥忠認為,按量收費的效果可能最好,因為精明的香港人會因為了不想多付錢而減少棄置垃圾,多做回收。
但要解決垃圾問題,是否真的用徵費就可以「一招了」?有食環前線員工表示,徵費過後只會令棄置垃圾更多,為甚麼?明天再跟大家探討。

記者:劉嘉欣
攝影:江俊龍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