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個年齡群組中,長者與小孩一直都是中暑高危一族。以長者為例,隨着體質與身體機能逐漸減弱,加上常因各類長期病而需服用多類藥物(如降血壓藥、精神科藥物以至感冒藥等),導致身體耐熱能力較差,比其他人士更易出現中暑症狀。
嚴重者甚至會休克
在酷熱天氣下,體溫上升,身體需作出一系列的調節,例如增加排汗和呼吸,以降低體溫。不過,在炎熱潮濕的環境,若未能及時補充足夠水份,影響排汗功能,體溫過高便會中暑。
一般來說,若長者經肛探發現體溫持續在攝氏40至41度或以上,便可被視作中暑。他們中暑的症狀,可以不同程度作區分,初時可能會出現血壓偏低,及後開始有肌肉痠痛、疲倦及抽搐等情況,若情況持續,患者可能會有極度口渴、作嘔、呼吸急促等症狀;嚴重時長者甚至會休克或不省人事,身體多個器官如腦部、肝臟以至心臟的機能出現問題。不過,臨床上也有不少長者中暑個案,一發作時已達休克階段,需要即時接受救治。
香港的夏季炎熱潮濕,空氣流動較慢,散熱較差,長者為防中暑,應避免在正午時分外出或進行體力勞動工作,注意防曬,同時要經常補充水份。住在院舍的長者,自理能力可能較差,照顧者或員工可盡量維持室溫在攝氏約24度,確保通風暢順,並為長者選擇透氣乾爽衣物、不時檢查長者體溫,如長者中暑後經小休,情況未見好轉甚至出現神志不清,應盡快送院治理。
學會網址︰ http://www.hkgerisoc.org
撰文:香港老人科醫學會會長、老人科專科醫生江明熙
隔周三刊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