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聯儲局主席一職,掌控美國、甚至全球金融經濟命脈,加上儲局退市陰霾近日困擾市場,現任主席伯南克的任期於明年1月屆滿,由誰補上接手處理退市行動,成為市場焦點。多個熱門候選人各有長短,其中以謹慎見稱的現任副主席耶倫為頭號大熱,不過多次失言的前財長薩默斯政經經驗豐富,亦是黑馬人選,而伯南克亦可能「被迫」留任,收拾量化寬鬆措施(QE)的「手尾」。
現時儲局第二把交椅的耶倫,早在美國樓市泡沫爆破前,已預示「有此一劫」;她貴為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加入儲局36年,學術及實戰經驗豐富,加上勤力、要求高,去年4月,她以20頁紙長的講話,說服儲局官員保持低息直至2015年或更遲的時間,獲得伯南克的高度讚賞。「功力」及形象兼備,令她成為接掌全球其中一個重要央行的熱門人選。
被指着重失業 輕視通脹
分析指,聯儲局今時今日得以透明度大增,耶倫應記一功。去年1月,儲局在耶倫領導的一個通訊委員會的建議下,首次公佈2%通脹目標,以及5.2%至6%的失業率目標,然後其與市場溝通的策略更成為儲局的主要取向之一。
事實上,儲局透過量寬拯救美國經濟,現時計劃來到尾聲,退市的時間必須非常準確,太遲的話會引發難以控制的通脹,及資產泡沫等問題;但太早退市又可能會令經濟失去增長動力,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局。因此耶倫的策略非常重要,讓儲局與市場保持溝通,並控制市場的期望,減低波動性。
不過,耶倫的理念與伯南克相近,甚至被批評較伯南克更鴿派,卻惹起局內鷹派及部份共和黨人不滿,或成為她接棒的絆腳石。她重視失業率高企,讓儲局內外都有人擔心她上任後會將着重催谷就業,而輕視通脹問題。里士滿聯儲銀行前行長Alfred Broaddus便表示,擔心耶倫與其他相同理念的人的取向,會慢慢磨蝕儲局抗通脹的能力。
奧巴馬或會挽留伯南克
在儲局即將收水的時候,若通脹突然升溫,不能抹殺鴿派的耶倫被拉下馬的可能,故有分析指,讓市場有信心會在適當時候加息的候選人便更為吃香。而被視為黑馬的薩默斯,便成為黑馬。
薩默斯曾任財長,現時為奧巴馬的財金政策獻計。英國《金融時報》評論員盧斯(Edward Luce)表示,儲局主席一職需要一流的領導才能,而薩默斯便可以滿足這方面的要求。
薩默斯性格暴烈,經常失言令他形象受損。盧斯指,作為領袖,情緒智商較IQ重要,需要在各方取得平衡,薩默斯的個人言行的確會被「扣分」;不過盧斯認為有關憂慮被誇大了,並指出:「雖然作為敍利亞調解專員,薩默斯可能會選擇錯誤;但可幸的是儲局主席面臨兩難局面較少。」
而伯南克雖然曾表示不想再續任主席一職,又指8月將缺席Jackson Hole年會,但總統奧巴馬可能會極力挽留。伯南克早於3月已表示與奧巴馬稍為談論自己的計劃,但就拒絕透露太多,白宮方面亦未有披露奧巴馬的決定,為伯南克的離任更添神秘感。
美國聯儲局主席熱門候選人
耶倫 (Janet Yellen)
年齡:66
履歷:現任聯儲局副主席,2004至2010年間任三藩市聯儲銀行行長,1997至1999年間在前總統克林頓任內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丈夫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George Akerlof,兒子亦為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被指較伯南克更為鴿派。
薩默斯 (Lawrence Summers)
年齡:58
履歷:薩默斯在經濟學術成就卓越,並在美國政經圈累積豐富經驗。1999年於前總統克林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部長。其後薩默斯暫別政壇,兩年後重返母校哈佛大學任校長。2009年他獲總統奧巴馬委任國家經濟會議主席。而薩默斯出位言論和火爆性格令人印象深刻
費希爾 (Stanley Fischer)
年齡:69
履歷:計劃今年退休的以色列央行行長費希爾,擁有美國和以色列雙重國籍。他先後於美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花旗集團任職。費希爾晉身政商界前,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著名經濟學教授,伯南克、歐央行行長德拉吉都是費希爾的學生。
科恩 (Donald Kohn)
年齡:70
履歷:科恩在2006至2010年期間任聯儲局副主席,2008年他應對金融海嘯時,外界視他為伯南克的得力助手,捍衞儲局獨立性和監管銀行能力。科恩與伯南克同屬鴿派,但他質疑儲局採取量寬貨幣政策對刺激經濟增長的成效。科恩曾出任各國中央銀行屬下的全球金融體系委員會主席。
蓋特納 (Timothy Geithner)
年齡:51
履歷:被喻為華府救火隊長的蓋特納,2009年獲總統奧巴馬委任為美國財政部長。他加入財政部部門前,曾在紐約聯儲銀行任職六年,其間曾出任儲局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副主席及固定投票成員。雖然蓋特納的財金經驗豐富,惟他曾表示無意接替伯南克。
弗格森 (Roger W. Ferguson, Jr.)
年齡:61
履歷:現任美國教師退休基金主席兼行政總裁,曾出任聯儲局副主席,於美國受911襲擊時,時任儲局主席格林斯潘身正在海外,弗格森是其時唯一一位身處華府的儲局理事。恐襲初段由他負責領導儲局採取應對措施,備受讚賞;格林斯潘更推舉他為歷來其中一位最能幹的副主席。
大行估聯儲局退市時間
•高盛:聯儲局將於2014年首季開始縮減買債規模,2016年初恢復加息。
•摩根士丹利:聯儲局將於今年12月開始減少買債。
•PIMCO行政總裁格羅斯:儲局最快將於9月會議後決定減少買債。
•野村:聯儲局有五成機會於9月份宣佈開始減少買債。
•Roubini.com:聯儲局將於2014年上半年開始減少買債,下半年完全停止買債。
聯儲局退市消息敏感日子
•6月18至19日:議息
•8月29日至31日:Jackson Hole銀行家年會
•9月17至18日:議息
•12月17至18日:議息
•明年1月31日:主席伯南克任期屆滿
美國退市Q&A
問:聯儲局為應對金融海嘯而推出的非常規措施包括甚麼?
答:主要包括購買國債及按揭抵押證券(MBS)等資產及長時間維持超低息的承諾。
問:若聯儲局要退市時,最先會有何行動?
答:儲局應會先逐漸放慢甚至暫停購買資產規模,然後會調整維持超低息承諾的時間,接着才是加息和沽出所持有資產。
問:儲局會先縮減哪類資產的購買規模?
答:應是先縮減購買國債規模,因為市場廣泛認為用於購買MBS資產的每一美元刺激效果更為巨大。按儲局3月會議紀錄顯示「一些市場參與者認為,與購買長期國債相比,購買MBS資產對經濟提供了更大的支持,因為購買MBS資產能直接刺激房地產市場」,這一觀點可能更接近於聯儲局委員的觀點。
問: 儲局退市對金融市場有何影響?
答: 儲局近年不斷放水,壓低美債孳息,令環球市場平錢充斥,有助刺激企業投資及增聘人手,改善失業情況。若儲局掉頭收水,例如停止買債,美債孳息及借貸成本勢必回升,對企業投資及招聘可能帶來冷卻作用,拖慢經濟復蘇。若儲局收水步伐太快,可能令信貸市場轉趨緊張,影響環球金融穩定。
問: 儲局退市對民生有何影響?
答:聯儲局收水,令市場充斥平錢的情況逆轉,在借貸成本上升下,物業、商品以至股票等資產價格將有下調的壓力,美國債息上升亦推高當地的按揭利率,加重業主供樓負擔,窒礙當地樓市復蘇。由於本港實施聯繫滙率,港元與美元掛鈎,本地息率理論上會跟隨美國息口向上,為樓市及股市帶來壓力。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