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人間:吊命危攝

非常人間:吊命危攝

現為廣告創作總監的Bryan念攝影,醉心極限運動,上山下海甚麼都玩過。十年前香港有人舉辦國際級繩索課程,他說:「當時未想到學來做甚麼,就是覺得自己會往高空發展。」神推鬼使,交萬元學費後,他開始走上半天吊之路。

記者:陳慧敏 攝影:蔡家輝、部份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人無我有震撼照

消防員高空救援演習,Bryan與他們同行,負責拍攝記錄救援過程。

32歲的Bryan把自己的攝影範圍分為三類,極限運動、高角度及高山雪山,看他的網頁及影片,見他們拿着總值近十萬元的相機與大炮鏡頭,撐起腳架,吊在懸崖、攀上鑽油台、站在吊車車頂甚至躺在高速行進中的快艇船頭拍攝,像極電影裏的飛虎隊員,見其All Back髮型,我更欲拱手喚他一聲:「大俠!」Bryan:「每一種攝影都需要不同技術,香港暫時應該只有我們在做這類運動與工作。」十年前,香港開始出現繩索訓練課程(International Rope Access),利用繩索把人帶到不同地點與位置。五日課程,每日八小時,完成後加以練習,就可以飛簷走壁,任你圍住大廈外牆橫直斜走都來去自如。近幾年,香港消防隊都開始引入這種技術作高空拯救行動,並經常在大廈外牆作救援演習,Bryan:「其實我拍檔就是消防員們的教練,我經常去幫忙拍照、做記錄。」2009年,他揹着40磅重的相機與鏡頭,逐級樓梯走上昂船洲大橋橋頂,首次為消防員的救援演習拍攝。喔,原來是飛虎師叔,失敬!失敬!

這裏是南中國海,工作人員正檢查其中一個鑽油台,想不到有這樣的美景。

Bryan經過多年練習,練到萬無一失才開始以高空攝影為業。

繩索訓練營裏,學員像馬騮般爬來爬去,Bryan捕捉學員跳起的一剎。

2004年,adidas在金鐘太古廣場一期牆身設置一百米跑道,舉辦一場名為「adidas IMPOSSIBLE SPRINT」的垂直式賽跑,讓運動模特兒們直線衝上天台。Bryan的拍檔是繩索專家,負責是次賽跑的繩索安裝,Bryan負責站在天台拍攝,望住騰空上升的跑手們,Bryan手癢癢的:「如果可以拿着相機,直接追住跑手們拍攝就好了。」2009年,他與友人正式組織攝影團體「邊緣映像」,專門爬到山旯旮地方,捐窿捐罅找最刁鑽角度,拍攝人無我有的照片。

太古廣場外牆百米短跑,醞釀了Bryan的高空特攝念頭。

消防員吊在橫樑間,反覆練習高空拯救技術。

揹四十磅重攝影器材上298米高的昂船洲大橋橋頂,可以想像有幾辛苦。

相片有型歸有型,實情我們平時拍照與觀看相片慣用水平視角,況且,如想高角度拍攝,最簡單不過是爬上天台,甚或租用長吊臂,再不可以租用直升機;要拍攝懸崖絕壁、大廈夾縫,也大可以利用遙控攝影機,下下找蜘蛛俠做攝影師,真有這必要?Bryan:「其實我工作跟你們的攝影師差不多,不過他們在平面拍攝,我就喜歡爬到別人爬不到的位置,拍出來的效果才震撼,照片只得我有,感覺較Unique。使用遙控的機械始終不夠靈活,打個譬喻,若要拍攝你攀上石壁,就算使用荷李活A級大片用的遙控鏡頭,都肯定不及我把自己固定在石壁之上,以第一身角度追蹤你的動作表情,調校光圈快門與景深也肯定更加靈活。」

Bryan的照片很少有自己出現,腳底是五十米高絕壁與大海。

(右)Bryan與助手Ken攀出蘋果大樓天台擺Pose拍照,濕碎如無物,實情當時大風又大雨,還好相機有防水設備。

一個扣承受2,200公斤

高空攝影,正宗吊命,賺的是搵命博的錢,既為生意也為自己,所有工具都要得國際評級認可,買重保險,方能得客戶信任。
Bryan的繩索工具,大多來自設計最新穎的頂級法國品牌,身上器材大部份選用堅韌的碳纖維以減輕重量,全身裝備不過三四公斤,穿上身還可輕鬆跳鄭多燕,全都經過工業測試,比建築工地上用的要輕盈許多:「那跟在新填地街買到的絕不一樣,他們都賣最平最低層次的東西,價錢約是我們的十分一。」所用繩索及個人保護器材共值數萬元,單是那全身式Navaho安全帶已約八千元,而懸吊着他們生命的多條繩子,每束長約50米,價值二千多元。每次出動,每人最少用到主繩及副繩兩條,就算一條繩子出錯失手,還有胸前的保險扣自動扣緊第二條救命繩,其他每件相機器材、背包都要用不同 個扣或每件配件,都是一個連接器,有獨立作用,且各能承受22kN(即約2,200公斤)的重量,Bryan:「我們都覺得好安全。」安全?我倒想看看一個扣如何吊住22個100公斤重的肥仔,如果真有這張照片的話,效果將會非常震撼。
至今,Bryan曾與香港消防署、香港外展訓練機構、戶外用品品牌Re:echo、香港大學及一些繩索訓練機構等合作,主要是幫忙攝影、記錄活動及訓練過程等。一天的拍攝活動收費約二萬元起,其他活動收費另議。(「邊緣映像」查詢: http://www.edgevisuals.hk)

Bryan

揹五十磅器材攀雪山

是次訪問地點在蘋果大樓,訪問完替Bryan和他的助手Ken拍照,拍照地點在大樓天台,那日天公不作美,一直下雨,天台大風,瓷磚地極濕滑,撐着傘子的我一個踏錯腳,差點跌個狗吃屎。我說站在崖壁肯定好恐怖,風蕭蕭,危危乎,就怕踏錯腳,一失足成千古恨,已經站在天台簷篷盡頭的他們卻邊擺Pose邊說:「其實雙腳懸空比踩着牆壁更輕鬆,就像坐鞦韆,感覺很好!我試過在一號風球情況下攀上崖壁拍攝,好大風,我就在風裏飄盪,也沒甚麼,感覺還不錯。」Bryan派定心丸,說從事了十年高空攝影,爬過幾十米至百多米的高樓與絕壁,除少少擦傷撞瘀,從沒受過大傷:「安全設施做到足就沒問題了,如果兩條安全繩都出錯,200%的失誤,那要死都沒辦法。」
最近Bryan跟幾個攀山專家到日本,攀上三千多米雪山,在攝氏零下二十度的氣溫走了五天,「我不適應那麼冷的天氣,雪很深,路很斜,攀山專家們走得好輕鬆,都替我帶了繩索用具,我只需帶齊個人用品及攝影器材,但冰天雪地裏為保器材不被凍壞,主機、電池、為相機保溫用的電暖包、記憶卡等等,我都帶上兩份,手機、iPad與電腦都套上防水保護套,甚麼都Double以防萬一,令負重量增加一倍,整個背包重四五十磅。」為拍攝好照片,他還得比攀山專家們走得快、走得前,又趴雪地又攀高的,體力不繼,是為最辛苦旅程。還敢不敢攞苦嚟辛?「月尾我去尼泊爾攀山,這次要做得更好,再下次要攀額菲爾士峯,最少要走到五六千米山腳,希望不會有很重的高山反應吧。」

日本雪山之旅,為遷就拍攝Bryan要比專業攀山專家爬得高爬得快。

裝備解構

防墜器:下降時的安全後備裝置。

下降器:控制繩子下降速度,可作暫時懸吊之用。

頭盔:Bryan的裝備全達到國際評級認可,包括這頭盔。

腹式上升器:上升時用,用大拇指操作很方便。

攝影器材:相機連腳架,另加幾個相機機身及鏡頭作後備,總計超過20公斤,價值最少十萬。

為防撞、防冷、防水,所有電腦、手機及iPad Mini都裝上保護套,不貴,但又加添了整體裝備重量。

玩命之作

Bryan一直強調他們的工作好安全,但有些人卻在玩命,罔顧安全。
面書流傳很多兩手揈揈站在城市高樓頂拍攝的驚險照,2011年夏天,俄羅斯攝影師Vitaliy Raskalov與Vadim Mahorov(官方相集: http://500px.com/dedmaxopka),曾在俄羅斯、烏克蘭等近廿個城市,專門爬上起重機頂、尖塔頂、巨型雕像頂拍「到此一遊」照,單看相片都夠你腳仔軟。今年,他們還爬上埃及金字塔塔頂拍攝,喂!金字塔呀,上面強風凜凜,豈容亂爬?據埃及政府規定,誰被抓到可要判監三年,他們說雖然犯法,但警衞看到他們也不曾阻止,還說金字塔塔頂有許多國文字留言,他們已不是靜雞雞偷上塔頂的第一人。

單手掛天台!

半天吊!

上塔頂!

上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