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本色】
考究「小超」李澤鉅由管理長江基建(1038),到逐步走向長和系王座,處事手法極具個人風格,不但是熱愛賺取息差的好「息」之徒,不斷透過低息借貸投資公用業務資產賺取息差外,有長實中人更透露,他在成本管理上非常嚴格,難免予人「賺到盡」感覺。
低息借貸拓公用 賺息差
觀察近年股價急漲的長建發展,可以發現李澤鉅其實頗為擅長投資,與父親李嘉誠喜歡「執平貨」不同,李澤鉅並不介意動輒斥資逾百億元收購,而且擅長透過以低息貸款,在法制完善國家投資優質公用事業資產,賺取一般約5至10厘息差。
其後,長建更不時夥拍同系電能實業(006)收購,減低財務支出外,更可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表,觀察長實(001)近年開始加入長建「採購團」,不難發現手法非常具有「澤鉅style」。
近年長實不時予人負面印象,樓盤設計經常惹來劣評,據悉與李澤鉅數年前開始掌管建築部不無關係,經常要求用盡單位「發水」面積,而今年初發生的貨櫃碼頭工潮中,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透過外判制度減少成本開支,令不少外判公司僱用的工人多年未能加薪,反映李澤鉅在成本管理上非常嚴格。據了解,外判手法早已在長實建築業務上廣泛應用。
有長實內部人士坦言,李澤鉅「數口好精」,財務管理絕對一流,不過他在生意管理風格上錙銖必較,加上個性固執,難免令人有「賺盡」感覺。碼頭工潮事件上,資方多次不顧社會形象拒絕談判,李澤鉅更不願對外吐露半句,與李嘉誠多次聲言「我對得住香港」,形成強烈對比。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