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究竟十年前抑鬱,還是今日更抑鬱?
根據鍾庭耀香港大學民研計劃最近民情指數顯示,6月最新民情指數為71.7,是梁振英上任以來最低,甚至更創下2003年7月以來的新低,只較當年的63.8分高出不足8分。巿民對社會狀況的評價明顯低於對政府管治的評價,但兩者其實都是相當負面。
香港民情又回到了十年前,即沙士疫情、負資產燒炭、23條立法前夕,但細心想想,十年前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再加上盲推23條激起民憤,但今日市民之抑鬱,並非由單一件政府惡行,或經濟衰退所引發,而係處於一種集體抑鬱狀態,呢種抑鬱甚至已成為一種結構性現象,一時三刻派糖派福利亦無法解決。
膠布止痛 基本矛盾未解決
過去十年香港最大的錯失,係政治體制牛步發展,與社會發展相比,嚴重滯後。十年前7.1遊行是本土中產階級「起義」,對九七以前管治失敗大反撲,自此公民起動,香港社會出現了質變。
然而,北京相當聰明,採取了「貼膠布止血」大法,用撤換特首方式應對政治危機,而並沒有推動真正政治革新,以制度去解決問題。貼膠布短期成功止血,但沒有徹底處理病毒。在鐘擺定理下,市民情緒由悲觀變樂觀,曾蔭權以「能吏」取得民情支持,07年以高民望當選。但他並沒好好利用高民望推動改革,只是沿用舊式政務官體制,終於在08年擴大問責制一役,暴露出他政治上的保守,同老董冇分別,原本對他有期望的中產民意流失,民望持續下跌,他只有更加倒向親中建制派以維持有效管治。
曾蔭權七年管治,政治體制與社會發展出現更大落差。環顧全球政治大趨勢,所有政府都面對兩大衝擊,第一是全球化帶來社會兩極分化,即「1:99」問題;第二是新媒體empower群眾運動,衝擊政府管治。北非苿莉花革命,埃及親美軍事強人穆巴拉克停了facebook五日,觸發亞歷山大廣場年輕人大示威而倒台。香港當然也不例外,反高鐵運動宣告80後年輕人政治動員了,今日任何一個大專生單挑吳克儉,辯論直資制度優劣,隨時可KO局長。公民社會比十年前更活躍、更多元,但特區管治體制與十年前一樣,毫無寸進。
面對「1:99」,曾蔭權也只能用「貼膠布止痛法」,在財政許可下盡量派糖派錢,只因在落後的政治體制下,任何人即使有心改變,都欠缺足夠政治能量及民意支持,去進行徹底的社會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稅制、全民退保、醫保、標準工時等大政策寸步難行。2012那場選舉,不論狼豬邊位當選,實際上都無法打破政治滯後、社會進步的結構性矛盾,政府只有處於捱打不斷救火的狀態。
從十年長時段來看,梁振英及其人馬各式各樣誠信操守、語言偽術、左支右絀、務虛齋噏等問題,只是浮在維港水面的一角冰山,水底下已是千瘡百孔。梁之政治錯誤在於意圖糾集一棚自己人再集權,去執行他一套施政大計,以為這樣就可改革社會,未免太幼稚。即使沒有特首選舉造成的建制利益集團分裂,在目前的政治體制下,一樣難有作為!這也解釋了為何十年民情起落,又再回到了起點。
唯今之計,只有一條出路,就是普選,並由此而重新設定一套合理的權力架構。
(7.1遊行十周年系列之二)
添馬男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