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兩個蛋撻帶來的快樂 - 趙式芝

蘋果樹下:兩個蛋撻帶來的快樂 - 趙式芝

去年11月的一件小事,帶給了我很大的快樂。那天我去北角開完會,見的士站排長龍,於是打算行遠一些截的士或者搭地鐵,途中見到一位婆婆坐在地上,不停用手搓着小腿,似乎十分疲累,她坐在巴士站旁邊,不知道是否在等巴士。突然間我有一股衝動,在附近的麵包店用10蚊買了兩個蛋撻,走到婆婆面前時我心情很緊張,但故作輕鬆說「婆婆請妳食蛋撻呀」,此時婆婆的臉上突然綻放出像是會發光般的迷人笑容,連聲說着「多謝」。我轉身離開後,婆婆那個四萬笑容就轉移印在了我的臉上,一整天我都感到充滿力量。
上一次講到我見識了中國貧窮問題的龐大,但我的慈善機構「芝芝工作坊」剛成立時仍然做了中國項目。在堂兄趙式慶穿針引線下,我和他的朋友啟動了「寧夏的孩子」這個慈善項目,寧夏位於中國西北部,是回族自治區,人民生活貧困,主要是男性外出工作,女性地位低落,引發各種家暴問題。為了解寧夏情況,我和楊如芯一起去了當地考察,探訪的那個家庭,女性竟然沒有資格吃米飯,面前擺放的是空碗,只准吃少量的餸菜,為家庭賺錢作貢獻的男人才可吃米飯,有些家庭甚至不讓婦女同檯吃飯。
少數族裔沒有一孩政策規管,可自由生兒育女,但沒有錢讓孩子尤其女孩讀書,針對這個狀況,「寧夏的孩子」設立獎學金資助農民學生上學。獎學金計劃在朋友監管之下運作頗見成效,共資助了百多位學生上學,看到學生們寄來的成績表,讓我有莫大的滿足感。其中一位中學男生還成功考上清華大學,朋友曾經向那位男生提議供他去外國讀書,男生說不用了,那些錢可以讓更多學生受惠讀書,男生的回答讓我們很感動。
另一項計劃是讓婦女們學懂刺繡手藝,有能力賺錢自給自足。我們將針線、布料等原材料運上寧夏,並找來專人教她們刺繡,但交回的刺繡手工很差,當時我們已覺得奇怪,後來收到她們的代表發來的電郵,說不想做這些小手藝,希望我們找大廠接大訂單給她們,還說少數族裔可以退稅,這樣我們能節省很多錢,也有很好的聲譽。這個電郵讓我感到失望,原意想教她們釣魚,但她們只希望有人直接送魚。雖然這只是個別例子,但我也察覺到在中國做慈善殊不簡單,一年左右「芝芝工作坊」退出了「寧夏的孩子」項目,獎學金部分朋友仍在運作。
「芝芝工作坊」現時專注在港搞慈善活動,服務對象包括女童院、老人院、傷健、智障人士,已登記的會員人數約200名,活躍成員約50人,每個星期都會舉辦活動。我們所做的可能細眉細眼,去老人院送禮物探訪,讀書給獨居老人聽,去女童院為學生補習,帶有需要人士去海洋公園、迪士尼樂園等,這些雖然不會讓人脫貧,但會給大家帶來快樂,歡迎大家一起加入我們的行例。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