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看到《飲食男女》的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實在很想和大家分享。
作者葉一南曾經當過廚師、會計師、餐館佬、魚販、酒商,從澳洲回流香港,現在在中環當一個企管人。葉兄和另外五位老同學飯敍,慶祝其中一位50歲生日,雖然十年、二十年前,大家都有飯敍,但是今天的飯局跟以前已經截然不同。
不同的地方是,幾位老同學都特別珍惜相聚的機會和時間,認真的把工作放下,正如葉兄所說:「經過20多年,我們才明白,公司的客戶其實沒有問題,一直都是我們自己有問題,真笨。」以往大家都會因為工作的緣故遲到或甚至爽約,但今天卻真正懂得別把工作侵擾本身的生活。
葉兄和老同學選的餐廳,亦跟以前有很大的分別,不需要名氣,不需要噱頭,最重要是「簡單結實」的食物,「蒸魚就是蒸魚,壽司就是最新鮮的壽司便成」。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放下自己的智能手機,以前一邊食飯一邊轉黑莓一邊conference call的大忙人,現在換回很原始的Nokia電話,還說讓電郵留在家中或公司再覆,「殺人犯勸人信佛,真是大徹大悟呀」。
葉兄笑言,六個人放十個通訊設備在飯桌面的日子終於過去,大家不再是談論自己的工作,知道多做幾年也得退休,只有大蠢蛋才會放不下,所以談的都是跑馬拉松、到柬埔寨當義工、或像葉兄一樣學泰拳參加比賽,我想這篇文章對於年輕的讀者未必吸引,但對於四十開外,已在職場給力拼搏十年以上的「中年」,看了後應該有一定的共鳴。我最喜歡葉兄在文章的作結:「記得中學時代,大家有很多事想做,心很熱……兜兜轉轉了半生,現在又回到了起點,看一看錶,還有時間。」
如果40、50歲是人生的中間點,我想前半生很多的事情是我們無法選擇和控制的,但至少我們的後半生過得快樂寫意無悔與否,卻是我們能決定的。我覺得打工又好,創業也好,一生中應該有一段日子要狠狠的衝一回,但到了某個巔峯後,最重要的是懂得放下,懂得「收油」,懂得繼續去尋夢,好好的生活。
李德誠
精神科專科醫生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