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麥志榮報道】南丫島海難後被揭管理不善的海事處,原來早有專業人員斷層問題,過去數年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聘請了九名內地人出任海事主任及驗船主任,開政府部門直接輸入內地人任公務員先河。
據了解,由於無法招聘足夠新人入職,海事處多個專職職系近年漸現斷層;除負責驗船的人員青黃不接,維持海上交通安全的船隻航行監察中心,更有員工年逾65歲仍獲破格留任。
可升任海事處「一哥」
海事處發言人表示,海事處面對本地海事專業人才不足,故透過入境處的輸入內地人才計劃,於2009至2011年間聘請了兩名內地人出任海事主任,在船隻航行監察中心工作。而2010至2012年間,聘請了七名內地人任驗船主任,在船舶事務科及航運政策科工作,負責執行香港註冊船隻、訪港內河船和遠洋船檢驗工作,以及調查意外。
發言人表示,受聘的九名內地人通過公開招聘程序,符合所有相關專業資歷要求,並按照相關公務員職級的服務條件受聘。
海事處職工盟分會陳耀國表示,海事處在港英年代已聘用大批外籍公務員,連處長也多是由英國人擔任。回歸後本港承認內地專業資歷,改為聘用內地人。他說本港並非欠缺擁有海事專業資歷的人才,只是他們任職私人機構收入更優厚,工會原則上認為必須優先聘用本地人,反對政府帶頭輸入內地人。
海事主任職級有機會逐步晉升至海事處長,故獲聘的「外勞」日後有可能升任海事處「一哥」;海事訓練學院已退休的前海事教導員周華海認為,政府有責任優先栽培本地人接班,就算本地人才暫時出現斷層,也不應只輸入內地人,可以全球招聘,而且應以合約形式聘用,待培訓到足夠本地人才,便由本地人接班。
被質疑有政治目的
有熟悉航運業人士指出,不少內地海事專才也出身航運國企,令人懷疑政府輸入內地人入職海事處,背後是否有政治目的。了解海事處運作人士則稱,持續輸入外勞,除不利接班,也可能妨礙部門改革;運房局正檢討海事處架構及專業人才等問題,希望政府高層正視情況。
入境處及公務員事務局均拒絕透露除海事處外,是否有其他政府部門有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聘用內地人任公務員。資料顯示,透過輸入內地人才計劃來港的內地人,在港居住滿七年後,可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