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牆有耳:<br>公務員加薪風波全城關注 <br>王永平:用公帑要市民滿意<br>

隔牆有耳:
公務員加薪風波全城關注 
王永平:用公帑要市民滿意

【隔牆對論】
16萬公僕加薪2.55%至3.92%加到一肚氣。紀律部隊代表退出薪酬調查機制,華員會、高級公務員協會考慮提出仲裁,各大工會與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全面反枱。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郭志德表示,加薪幅度沒正視民怨沸騰,公務員被市民「拍枱拍凳」、捱更抵夜的士氣問題;狠批鄧國威「百分百官僚」。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則指公僕薪酬取自公帑,加薪幅度要令市民覺得公平合理。
記者:張文傑 雷子樂

記:《蘋果》記者
王:公務員事務局前局長王永平

今次的加薪幅度,不及2011年的7%和去年的平均約5%。但比起2009年凍薪,公僕的荷包算有着落。加薪的額外開支涉款57億元,當中公務員加薪約佔27億元,資助機構約佔30億元。

記:有人工加,為何多個公務員團體一致表達不滿?
王:我相信係個結果同佢哋期望有落差。經濟唔係差,失業率又低,咁點解個數相對係低呢?另一導火線係,三個警察協會高調宣佈退出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咁喺工會政治嚟講,如果一個工會有強硬姿勢,話為咗會員利益要退出,其他工會一定骨牌效應,唔可以唔做多啲嘢。
細心啲分析,如果真係加得少,影響最大係最基層公務員。但你睇到最基層嘅第一標準薪級評議會職方代表相對溫和喎。其實佢哋擺出嚟個姿勢,同埋佢哋心中係咪真係好憤怒、好不滿呢?某個程度上,我今次都幾同情政府,因為佢真係冇錯,個機制都行咗咁多年。

薪酬調整機制實行了數十年,過去20年,曾有六次沒參考薪酬淨指標調薪,包括1992及1993年通脹達雙位數,故加幅低於通脹;2000年淨指標跌至負數,公務員凍薪。

記:警察也退出機制,是否在制度上真的出了問題?
王:公務員薪酬係政府、公務員同市民三方面嘅事。政策要素有兩點,第一,政府要畀足夠薪酬吸引、挽留、激勵公務員,應該比出面相對優厚;第二,薪酬要公務員、市民 都認為公平合理。公務員薪酬嚟自公帑喎,你唔能夠畀人印象,因為你自己人管自己人就冇咗個紀律。
工會有乜嘢不滿,點解要退出,佢哋要解釋喎。今年個調查,事前傾個調查方法、公司名單,大家都同意。出咗結果,先咁大反彈。如果你話個調查方法出咗問題,咁咪大家去修補囉。工會最終都要考慮一件事,你唔玩,唔承認機制,咁你憑乜嘢要求加薪呢?集體談判?大家鬥實力,你加唔足我就罷工?我唔認為市民會接受。咁仲有大半年時間,我又唔會悲觀,覺得關係全面破裂囉,咪慢慢傾囉。

記:有指近年較多公司以配股代加薪,但薪酬調查沒有反映。
王:係咪有咁嘅事呢?政府點解唔將成個薪酬調整機制公開?工會有乜嘢意見,咪列晒出嚟囉。講真,我冇見到一份工會文件,列明對今年薪酬趨勢調查有乜嘢不滿喎。如果我唔要呢個機制,要邊個呢?用統計處工資水平?跟通脹率再加1%?咁加幅再分唔分高、中、低層呢?我係諗唔到有乜嘢機制可代替,而又令公務員同市民都接受喎。唔好忘記,𠵱家公民社會意識強咗好多,你唔能夠好似以前咁樣,政府同公務員講掂數就掂啦,唔得㗎!你聽吓電台啲烽煙節目,市民一面倒認為公務員輸打贏要喎。

王永平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年代,曾處理立法減薪、工會對簿公堂等複雜議題,也未出現鄧國威的狼狽情況,連加薪也弄到要向工會「道歉」。

記:鄧國威被多個公會狠批,他有何不足?
王:某程度上,我同情佢。有時你講一句說話唔準備,俾人大造文章。但你睇返咁多年,係咪我哋大部份時間跟淨指標呀?早兩年,個淨指標到7%喎。有市民嘈,到最後,都係跟返個淨指標喎。當然,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要同工會打交道。當年我做局長,公開講說話都好小心。我當年做減薪,從來唔會講「出面啲人工冇咁高,唔該你哋減下薪啦」,我永遠係講「合情合法合理」。佢一句說話,唔代表政策錯喎。如果你做法唔啱,講幾多動聽說話都係唔啱㗎。

記:是否現今的工會特別難搞?
王:工會係要為會員爭取福利,你點都要去應對。公開應對,你不能刺激公務員工會;私下,你可以放啲。以前我都試過中途離席,工會都試過拍枱離場。佢喺家退出咗(調薪機制),咁政府同公務員打交道,就係要去面對呢啲問題。政府最終都係尋求一個公道做法,說服工會。我當年做立法減薪,最初全部工會冇得傾。到咗第二次,吸收教訓,政府冇咁硬,工會都考慮社會反應,咪談判囉,咪「033」囉。

警察的職方組織,與處長曾偉雄一樣同屬「鷹派」,先是拒認薪酬調查結果,接着退出機制。督察協會主席曾昭科曾不諱言特首梁振英說好了的對公僕「聽、定、撐」承諾是否已拋諸腦後。

記:警察爭取獨立薪酬評估,是否可行?
王:警察已有獨立薪金表,一般係高過所有職系,已反映到佢工作嘅獨特性。佢哋有個警察評議會,由警務處長做主席,已經係與別不同。要一個獨立機制?我唔理解。警察都係公務員喎。公務員嘅薪酬調整,係要反映整體狀況,分高、中、低級(調薪),唔係反映個別部門狀況。咁消防員、飛行服務隊、AO都好獨特喎,你去邊度搵(類似行業比較)?咁咪要搞好多個獨立機制出嚟?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