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長命百歲之道的節目,一般都會弄個真人秀,尋找隱世的人瑞,那些壽星公壽星婆,一般又住在鄉下裏,主持人問他們有什麼心得,一般都一臉茫然,顯然是自然而然,就活到這歲數,從來沒有刻意而為之 。
超老人家過去幹的都是體力活,運動足,農村生活簡樸,少了許多煩心事,連長不長壽這雜念也不掛心頭, 我想,這也算是一種無心的心得了。其他的因素,都屬常識,問題是城市人做不到啊,去了鄉間不怕蚊叮不帶備蚊怕水再說吧。
一行禪師訪港期間,教靜心之道,就在呼吸間,觀想自己的一呼一吸,慢慢來,無念自然無憂無壓。同行一位禪師也推廣這正念清心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到底,平常上班時盡量走多點路,慢慢走,深呼吸。一聽這個,城市人也是傷不起啊。慢步還深呼吸,別說在中環銅鑼灣上的班,不斷被發展的新界區市中心,也一樣是在煙霞中漫步,得吸入多少毒霧啊。
據說,蘇東坡也被曾問到養生之道,蘇軾就引用了《戰國策》,說: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正以自虞。其他三點,與修心關係大一點;安閒漫步當車,除教人清貧樂道以外,也是說少坐轎車多走路,可宋朝一千年前的空氣,怎能跟現代相比?我看,在外面安步當車,不如在大廈內樓梯上安步當升降機,這個應該會安全點。
有點奇怪長命書作者,以及搏命要長命節目的策劃人,要找適合城市人參考的樣辦人物,為什麼會忽略了專業書畫家,這門職業的長期從業員,平均壽命該在三甲之內。先不管他們的飲食習慣,幹着繪畫寫字這種活,是真正的慢活,每一筆都急不來,想浮躁也浮不起來,是絕佳的參考樣辦,又有助推廣這門快要失傳的文化,兩邊不耽誤。依我看,國畫班之類的學苑,想客似雲來,不妨以「你來是要叫你得長命」做宣傳口號。至於少人選修的中國歷史科,就真的用不着了,多讀史又上心上頭上腦的,怕會折壽。同理,另類養生長壽秘方,就是少看今天的時事,明天的歷史。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