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個年代,返工放工,身心俱疲,最怕,遇上蘇波榮。So boring呀。
70年代生活沒那麼精采,一家人食飽飯睇電視睇吓今日講乜先,瞓醒又一天。人累,心裏倒是無慮。
40年過去,今日回家睇電視,隨時更波榮。今個六月,有盧海鵬詹瑞文的「奇幻Show」;又有阿燦與黎文卓,拖牛回歸的「香港幽默文化展」,還有陳淑莊的《講女烈傳貳之出得嚟環》、鄒凱光《齋呵唔鬧》。掃不掉身心勞累,都彷彿刻意讓這個六月,笑聲不斷。
記者:陳慧敏 攝影:陳盛臣、潘志恆、周旭文
盧海鵬:一路做一路學
今日,「柒字頭」的大抵都被盧海鵬試咪試大。睇《蝦仔爹哋》看他無厘頭爆肚;扮羅人《幾許瘋語》,扮撻成一塊《壽頭記》,唱到賣魚勝都識得劉以達。但鵬哥的歡樂師承何方?除了電影皇帝趙丹,仲有蘇聯《黑桃皇后》男主角斯特里仁諾夫(Oleg Strizhenov),來港後則最愛梁醒波、余明叔:「梁醒波演大戲同喜劇都一流,講嘢時每一個字配一個動作,例如:『我今晚同你去威,好嗎?』。」說時波叔上身,睩大本來犯睏的眼,每一隻字不是戚眼就是嗡鼻,將老夫子的表情演到臉上。
鵬哥的七十年代,香港人笑得簡單直接。到許冠文兄弟帶來新浪潮,找學生、書院生寫稿搞gag,最後來個妙語(punch line),是種喜劇幽默,鵬哥:「搞gag有好多種的。直接的,間接的。講嗰個唔笑,聽嗰個笑到碌地。70、80年代好流行。然後又到周星馳,他直接將個punch line講出來。」然而,擠眉弄眼這支歌仔今日已嫌趕客。要引人發笑,要求更多:「無論點幽默,你個人都要有好多墨水,在適當時候加到年代裏,才算幽默。做個喜劇演員不能做死一樣,我到今日都仍一路做一路學,要接近社會,大眾化,才有用。」
做壞人 好勞氣
盧海鵬當年在國內做綜藝節目的團長,甚麼都要做,但就練就周身刀。70年代來港,以超齡之姿加入藝員訓練班。《民間傳奇》年代,官仔骨骨的周潤發做官差、家丁;惡樣盧海鵬專做惡爺,或搶李香琴親的壞縣官:「做一場戲好勞氣的!」搶開有條路,像有陰謀的鄭子誠,個個導演都找他做壞人:「喂,定咗型,長期咁做好辛苦喎!我自己變好過喇。我做黑社會都可以奸得嚟好幽默、好好笑。後來導演看了,就把我轉到《歡樂今宵》。然後又人人以為我淨係識得做《歡樂今宵》。吖!畀個正經戲我做又唔敢喎!於是我又改(戲路),去到《暗花》(杜琪峯監製電影)先真正改到,讓人感到,我都可以演現實的戲。」捱了這麼多年,張張刀把把利都真係威㗎!
嘴藐藐 扮特首
多年來細緻的觀察,今日鵬哥隨時名人上身,我說我掛住你扮的肥姐小鳳姐,他發爛渣:「要有架生先扮得㗎!扮住梁振英先啦!」眼定定的是689:「各位……」;嘴震震是唐唐「你呃人!」三兩秒,我在鏡頭後忍笑扯哮。然而多年來最難忘,是偷胸圍扮肥姐:「冇人好似佢咁犀利嘅(身材)。公司服裝間都冇咁多準備。咪惟有趁阿肥唔喺度,同導演去佢屋企,𠱁個工人去攞小姐啲嘢出嚟,個工人梗係鬼殺咁嘈啦。我話一定會還先至攞到。點知返到去一着!(個胸圍)空蕩蕩,都唔啦更嘅!於是亂塞廁紙雜物入去,塞到頂住個胃,做完第二日個胃痛到乜嘢咁!着完高踭鞋仲腳抽筋㖭!我真係服咗啲女士。」
廖偉雄:過去不過係嚿屎
以笑去面對世界一切,是一種修為。
一講起阿燦,未必想起《網中人》的程燦,可能是核突歪嘴的乜太,或者高登金句王。與他話當年,準備笑到碌地,誰知:「我都冇巔峯過!也沒有慘過。人生一定有起有跌,個過程係咁,你諗嚟做乜?」回味吓囉。「過去不過係嚿屎。嚿屎都屙咗出嚟,不能改變,你仲諗嚟做乜?」金句王,願聞其詳。
所有嘢 都係藝術
演藝,其實是一面鏡,最重要是能反映時代。阿燦:「為何清明上河圖到今日都咁多人睇?因為畫裏每一個細節都記錄了那個時代發生的事情,藝術品才有流傳的價值。」在看了劉天賜的《編劇秘笈》後,發現自己想要的藝術不只這樣,於是退出演藝跑去做生意。雖然「衰咗」,卻擴闊了眼界,知道做人不僅如此:「雖然沒有十萬元一個月的收入,但好些人住的環境都比我們好,生活不比我們差,為甚麼?」
所有創作源自模仿,加上吸收、消化、再創作,超越前者變成自家,否則你只是臨摹家:「你有錢就會脫離生活,你有生活有遊艇,但你知唔知嗰個人排隊睇醫生時的慘況吖?知唔知佢住籠屋、四圍撲水供樓的慘況吖?其實所有嘢都係藝術,作為一個演藝工作者,你需要這些data。」重要的是深度。
就咁講 港人唔聽
十年前,阿燦在國內搞環保農莊,相信環保簡單的生活,才是我們的將來。為着首屆舉辦的「香港幽默文化展」,阿燦跟黎文卓合作,以兩隻「港牛」牛利叔跟牛媽跟,以漫畫形式同大家講環保,阿燦:「因為就咁講香港人唔會聽。」
「離開這麼久才發現,香港的生活太壓迫了。你叫他出來食飯,他們沒空;你話『喂!有嘢傾呀』,佢深夜兩點都會走出嚟。」現在阿燦住在廣州,二千呎的樓,兩邊窗南北對流,有露台,月租三千人民幣,管理費不過四百元,這樣的環境,廣州大把!阿燦:「新加坡共產黨的共產,70%是政府公司;香港就70%是商家佬的公司。你為了供樓將大部份收入放進去,沒了生活。你不兩公婆去工作,會死。我不明白為何香港會變成這樣。」他將他十年來看不慣,看不懂的事,盡情諷刺:「我阿燦,是絕對可以在歷史上留一筆的。今日電視台都要播我條片。到阿燦死咗,阿燦今日講的就是金句。」我抱住塊「笑星拍板」,腦裏千迴百轉。
許冠文 :中國大陸在學我們
講港式幽默,你想起廖偉雄、周星馳、黃子華,但他們都叫我應該找許冠文。
許冠文:「70年代的笑料呀,很畫面,很動作,很表面化,扮女人呀、踩蕉皮仆親呀。差利是第一個拍短篇幽默小品的人,他釣魚釣隻鞋上來,意想不到,觀眾們已經笑到死。」當時他們幾兄弟受西方文化影響,在節目中混入許多英美動腦筋gag。
「7、80年代,電影界多好多港式幽默!全東南亞都在看我們的喜劇。如新藝城就做好多嘢,武打方面如成龍、洪金寶等動作搞笑,都好地道。」然而現在着重的,是視覺特技效果,「現在的punch line排得很急,以前分零鐘一個,現在半分鐘一個都怕太少了。內容深啲又冇人明、冇人睇。」特別是中港合作後,兩地文化語言不同,港式幽默越來越淡。許冠文:「其實現在中國大陸在學我們,如《人再囧途之泰囧》,都是簡單直接諷刺社會。看完不只要笑,還要笑中有淚。假以時日,可會融合出新的特色。」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