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乾政策收回小販牌 <br>排檔恐五年內絕迹

陰乾政策收回小販牌 
排檔恐五年內絕迹

【本報訊】政府以保障消防安全及維持街道清潔名目,不斷出招取締小販,持牌小販由高峯期超過20,000人急跌至不足3,000人。今年2月政府以每人12萬元利誘牌主交還牌照。首批交牌的廣東道租戶本周結業,直言難捨與街坊多年感情。團體擔心政府陰乾政策,恐令小販在五年內絕迹。
記者:袁樂婷

政府自1970年代起停發小販牌照,舊有牌照只可由子女繼承,不可轉讓。至今不少牌主已超過80歲,排檔交由租戶(又稱助手)經營,每月象徵式收取數百元租金。今年2月政府推出還牌計劃,只要清拆排檔並交還牌照,牌主便可獲12萬元補償。
在油麻地廣東道經營排檔28年的助手佳姐,見證廣東道變遷,「以前呢度好旺,開到密麻麻,逼滿成條街」,如今卻只剩零落的十餘個檔口掙扎求存,她說是滿懷欷歔。因牌主還牌,佳姐本周便要結業,是首批受還牌計劃影響的助手。她難捨與街坊深厚感情,「間唔中有一兩日冇開檔,一見番我就問我去咗邊,話見我唔到周身唔聚財」,近日話題卻變成「以後冇得擺檔喇」。
佳姐說,年輕一輩大多沒興趣繼承排檔,年邁牌主選擇還牌無可厚非,但若然政府願意重發牌照,她第一個舉手申請,自食其力,「好有興趣!做到做唔到為止」。擺檔賣乾貨20年的助手梁太也面臨結業,但得牌主通融,將經營到年尾,排檔更是她養大子女的依靠,「可惜都冇辦法,預咗遲早收番,好彩𠵱家仔大女大,賣晒啲貨就算喇」。

本土墟市文化欠保育

聯區小販發展平台發言人范沛縈指,排檔是本土特色墟市文化,應該盡力保育,批評政策變相陰乾小販行業,「排檔養大好多代香港人,見證地區經濟發展,好值得承傳」。組織義工馮炳德則指,泰國的大型平民市場瞿道瞿曾是雜亂排檔,經規劃後成為旅遊熱點,認為港府可借鑑,設跨部門小組保育排檔。組織建議政府開放小販牌照申請,讓有興趣入行人士替補,而現時經營排檔的助手可獲優先發牌;另外將天光墟、藝墟等合法化,助基層就業。

油麻地廣東道只剩十餘個排檔掙扎求存。

【蘋果互動】有料放?想收料?入嚟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on.fb.me/14ZZe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