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次cannot comment <br>(自由撰稿人 盧斯達) - 盧斯達

7次cannot comment 
(自由撰稿人 盧斯達) - 盧斯達

梁振英身為香港特首,接受美國記者訪問的表現,十分失禮。美國記者問到香港是否會引渡斯諾登,梁特說的是"I cannot comment on individual cases",好吧,那當你是拿不了主意,要打官腔,記者也見慣不怪。問軟性一點的問題吧:「一國兩制實際上是如何運作的?」梁特談不到兩句,又重複同一句話。問甚麼,都答這句。整個訪問,成了一場諧趣劇。短短兩分鐘,梁振英的「我不評論」重複了七次。
林公公走後,人肉錄音機再現江湖。堂堂特首,完全不着邊際。坐在電腦前看着那段彭博新聞社的專訪,身為一個香港人,我感到無地自容。女記者看着香港特首笑容滿臉、嘴角含春,但其實是一個壞掉的錄音機,心裏早就笑得上天下地了。
斯諾登的事情,來得太快,也太大,輪不到梁振英說話;一切要等北京決定,給個說法;要等中聯辦操盤,他才不打那套太極。斯諾登完全是一國兩制計算之外的意外,才暴露出香港當下的政治體制最困窘的一面。平日的特區政府,說話也不會虛到這個地步。港府推出一個政策,事前要做的工夫早已做了,要請示的人也早請示了。除非中方自己兄弟鬩牆。否則端出枱面的,縱是得到再差的民間反響,也有中方的全力支持。
公元835年,唐文宗與朝臣密謀誅殺宦官不成,朝臣反被陷殺一空。皇帝事後被軟禁、架空,「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宰相行文書而已」。香港的「北司」,亦如是作,架空本地文官系統;政府大小事要由北司決定,又能有多顧本地的政經情勢?甚至本末倒置,要香港犧牲,遷就中國,也是常有之事。一切都要等中國的order,所以香港特首就成了一個永遠「不評論」的機械人。
現在問題已不只中方是否收斂,而是香港自己也建立了一套事事顧全大陸、每每請示中國的事大文化。朝野上下,都是如此。連大陸來的遊客,也似乎高人一等。
二十世紀初,日本殖民韓國。武力脅迫自是當然;在內政上,有日本的「統監府」、有日本人做的「顧問」。名為顧問,實為全面奪政之先聲。香港有多少類似機關和人物,自己想。03年以後,中國是不是大舉殖民香港?香港是不是事事以中國為先?這個individual case,各方中共關係人當然也不會評論,但香港人自己心裏有底,起碼要認清形勢,知道自己實為「低人一等」。否則,對着形勢比自己強的中國,還吹噓、催眠自己有能力包容、拯救、建設甚麼甚麼,就是不知人間何世,用對中國之善意,鋪成了香港人的地獄之路了。

盧斯達
自由撰稿人

【蘋果互動】有料放?想收料?入嚟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on.fb.me/14ZZe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