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宮崎駿作品的世界觀,樸素、安逸、反資本主義是核心價值,但在物質主義的現實世界卻剛好相反,圍繞電影的周邊產物推陳出新,成為生財工具,甚至是向國際宣揚國力的soft power。
慾望首次戰勝理智,是為86年《天空之城》上畫之時。當年筆者扯着母親衫尾入場,被久石讓樂曲和炫麗畫面深深震撼,心裏一直未能離開這座天空之城。其時借電影熱潮推出電影畫冊,記憶中是20元一冊共四冊。其實書冊不過是電影的逐格片段,但它就有如「飛行石」般珍貴,非擁有它不可,不知不覺間被電影控制購物慾望。不難發現,宮崎駿善用童年概念,主角被塑造成陽光、正義及活力的象徵,並適量滲入環保及反戰等普世價值來包裝,角色被神化,成為兒童膜拜對象,財源怎不會滾滾而來?
87年,日經指數飆升,日本人消費慾望高漲,動畫產業不再局限電影,電玩、服裝、玩具及日用品統統都是商機,眾多動畫中,尤以《龍貓》最有商業價值。90年代初,販賣龍貓商品的精品店成行成市,信和中心亦有商舖賣動畫原聲音樂。時至廿多年後的今日,龍貓創意產物依然源源不絕,這些商品對外輸出,令其他國家人民認識日本,吸引他們到日本消費,那是運用soft power的最高境界。
本月21日,專賣吉卜力電影精品的Donguri Republic登陸尖沙嘴,無論如何筆者都會「到此一遊」,並非尋回《天空之城》畫冊,而是緬懷那遺忘已久的童年夢想。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