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關穎欣紐約報道】繼內地外管局嚴查當地貿易數據有否造假,金管局亦對本港銀行的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進行專項調查。中銀香港(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和廣北坦言,內地出口數據存在水份,並直指深圳貿易數據存在「發水」情況。
和廣北於紐約出席論壇時表示,本港及深圳兩邊的出口數字「有很大差距」,深圳對本港的出口增長非常快,直指這當中「肯定有水份」。被問及中銀香港有否在金管局的調查銀行之列,他則指該行貿易融資增長「最慢」,由於其背景審查的工作嚴格,但亦不否認或會有「發水」的情況存在,但「水份很少」。
馮婉眉:未有系統問題
出席同一論壇的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馮婉眉亦表示,該行一直遵守本港的跨境貿易融資守則,並指有關守則一直行之有效,亦不見存在系統性問題。不過,她亦承認,巿場有存在「報大數」的情況,當局加緊執法,對未來貿易融資數字不免「有啲影響」。
本報於上周報道,中央正關注內地出口數據因貿易單據造假而出現「發水」,為此,金管局於5月下旬開始要求銀行的內部審計及合規部門,就中港跨境人民幣貿易及相關貿易融資活動,進行專項調查(thematic survey),首輪對象集中本地中資行。
據悉,調查需填報的內容,包括要求銀行複檢跨境貿易結算時是否齊備足夠文件、申報海關批文流程及合規程度、銀行有否就貿易融資個案,抽樣進行獨立第三方核實調查等;銀行在收到該局電郵通知,展開專項調查後,需在不多於兩個月內以報告形式回覆。
假貿易只收斂難杜絕
事實上,由於內地傳媒包括《中央電視台》與《華夏時報》等先後多次報道中國出口數據「發水」,深圳福田保稅區是假貿易源頭更是公開秘密。不過,一直是國家嚴厲打擊的虛假貿易行為,因為潛藏較大利益,一直難以根除。海關曾於2011年展開稽查風暴,打擊兩個月後又悄無聲息。
虛假貿易行為於近期只因風聲緊而收斂,但未杜絕。於深圳坪山新區的深圳出口加工區(俗稱坪山保稅區),於月初時,在園區內排隊等候審查或開閘出關的貨櫃司機,只要幫手報關的報關員拿着齊全的手冊和資料,而海關工作人員在瀏覽完資料是否齊全後,迅速蓋下公章,理也不理資料是否完全真實。
市場人士認為,中國5月份出口又再因中央要嚴查假貿易下而僅增長1%,但要瓦解利益集團並不容易,也許要求銀行嚴查跨境貿易融資是明智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