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策解碼:滯脹引爆債務危機

國策解碼:滯脹引爆債務危機

繼美國次按及歐債危機後,外國媒體早在去年已擔憂亞洲會是下一輪風暴的中心,矛頭直指中國的地方債與影子銀行問題。近日內地審計署公佈36個被抽查的地方政府,債務總額達3.85萬億元人民幣,兩年累升13%,令討論爆煲之聲再起,惟若撇除低估因素,相關增長實際落後整體經濟增長,只要地方償債能力一日未減弱,市場仍相信問題可控,但中國會否陷入滯脹漩渦,卻成為當中關鍵。
中國上月錄得2.1%通脹,處於溫和增長階段,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則下跌2.9%,連續15個月收縮,由於PPI表現往往先行於通脹,內地通脹會持續低企,甚至漸漸出現通縮的議論。不過,內地不少經濟學家近日均指出,中國通脹被嚴重低估,食品價格的上漲幅度持續高企之餘,在禽流感及死豬事件淡化過後,家禽及豬肉需求或會回升,下季通脹大有機會再扯高,但在經濟未同步回升下,中國有很大機會迎來、甚至已身陷滯脹之中。
一旦中國落入滯脹,意味中央將跌至緊縮控通脹、經濟卻衰退的困局,屆時普遍民眾、以至地方政府的償債力將急劇下降,隱藏起來的風險將全數浮面,地方融資炸彈有可能被引爆。
不過,實質通脹水平是否遭低估仍值得質疑,但即使滯脹出現的憂慮仍言之過早,不少外資已率先瞄準股票市場,對賭中國債務爆煲,如2010年開始唱淡中國兼以實際拋空行動配合的「沽空大師」查諾斯(James Chanos),近日再表示會以2,000萬美元大手沽空中國,隨時滯脹未殺埋身,A股市場已先要為此埋單。

記者:林 靜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