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說的影片開始時的小孩故事,那個男孩叫做東樹,他有見鬼的經歷,但非常不幸,在電影內導演並沒有描寫這個人的成長過程,反而在成長後變成好像有點智障,是因為有這個靈異的能力嗎?
影片有兩場戲編導似乎要告訴觀眾人比鬼更恐怖:第一次是各人進入小島後,東樹被幾個惡質的青年困在曾經是獻祭的火爐內,最神奇是他們無法打開門救他出來,竟然回小島上的屋內找工具,卻因為雨下得太大,結果是沒有人記得救他,而是飲酒狂歡。但影片似乎又不太感到對這些惡質的年青人提出控訴,而又並非完全不明白這是非常不道德的行為,所以編劇無端端加了一場女主角小琳因為食錯藥而整晚睡着了,以避免她受到道德上的批判,畢竟她和東樹是一起長大的。
另一場是忽然在最危急的關頭殺出一個法師,並告訴餘下的四個青年,其實當中的一個已經死了,是鬼不是人。於是原來是好朋友好同學的,立即以刀相對,並且刺傷對方。然而,因為很快便知道到底誰已經死了,總覺得浪費大好的橋段匆匆過去了。
這些人比鬼更恐怖的劇情並不深刻,《凶靈假期》似乎不想搞戲劇效果,而是努力地堆砌出恐怖的驚嚇效果,頻率也相當密,沒有時間再深入其他的戲劇元素。更奇怪的是總覺得泰國的鬼片除了鬼以外,基本上沒有甚麼反派角色,即使幹出如此可怖可恨的行為,到最後觀眾總覺得編導是想告訴我們這些罪不算是甚麼,而是劇情的前設,亦即是鬼片其中一個本質:人去撞鬼,而不是鬼去找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實這個本質正是令觀眾替角色擔心的方法,它解釋了為甚麼這些電影,觀眾覺得主角是身處險境,而主角仍然深入黑暗之中,觀眾會說不要進去,危險呀,但又偏偏很想他們進去,帶我們去經歷恐怖的世界。
撰文:仰止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