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足球壇一大新聞,是曼聯領隊費格遜退休;費Sir執掌紅魔鬼26年,更早在英超成立前已執教,可以說有英超就有費Sir,下季開始足球迷要適應沒有費Sir的英超了。同樣籃球迷在下季初也要適應沒有拜恩的NBA。
拜恩在96年出道,瞬即成為NBA新風頭躉,一言一行都是聯盟焦點。他在今季常規賽尾段弄傷阿基里斯腱,提早收「咧」之餘,亦要接受手術,面對可能長達9個月養傷期。不過最近他就在個人twitter發放,穿上特製球鞋慢跑的相片,或者有望提早復出。
個人一向不喜歡財大氣粗的湖人,對拜恩也說不上喜歡,但其鬥志實在無話可說。拜恩在今季新球鞋廣告講及凌晨起床練習,其實真有其事。一名叫Rob的美國籃球隊練習員,在網上分享自己的遭遇; 備戰倫奧期間,拜恩真的在凌晨3時半打電話弄醒他,希望他陪自己特訓,大約兩小時後完成練習,Rob回酒店小睡,準備早上的練習,當他再回到練習場,竟然發現拜恩沒有離開過,一直留在球場練投籃。
旁觀者有時很單純,只看到拜恩、鄧肯、勒邦占士,一年數以千萬計年薪是很易賺,甚至在NBA當大後備,輕輕鬆鬆也有數百萬落袋。但其實他們經歷無數淘汰、拔尖過程,要成為首圈選秀,已經要是學界風頭人物,還未計海外球員的競爭。
最近希爾及傑特宣佈退休,在聯盟上值得尊敬的鬥士已經買少見少;雖然長江後浪推前浪,但在小弟這一代,如果再沒有拜恩、鄧肯、加尼特、費沙的NBA,就好像一個陌生的籃球聯賽。
文:牽牛
《蘋果》球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