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遠近親朋,雪片飛來慰問,為我並家人神傷時刻添溫婉。媽媽的外衣殘舊了,需回去換更新衣裳……」
不覺一年,偶然搜出去年6月24日母親離世,次天 放上FB謝友簡訊;並附上攝自她的往生時分醫院窗外屯門青山燦爛日落以誌。
未至6月24日,卻是農曆五月初六,端午節次天媽媽離逝;母親古老人喜記事以舊曆,每年吃粽時分,更易惦記。
無由自YouTube尋弘一大師詞《送別》,J. Ordway 曲構成驪歌,小學老師傳授。那年頭不少優質南來知識份子,為環境屈就教學村校。小學畢業前都唱過,多年過去說忘懷,卻又依稀印象。
喜歡的版本:「……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台灣柯佩磊並妙音居士頌唱。
YouTube版本衆多,一首又一首聽過去,男聲,女聲,童聲,合唱……許俊華編曲,柯佩磊/妙音居士合唱的版本至上心。未知曲中男聲何人?唱來特別婉約;一聽再聽,由以夜路回家,搜出貼耳同行為黏糊夏夜送一縷爽柔。
唱來不傷感,音域堅定不做作,為生離死別訂立綿綿不使悲情濫用。
365天流逝,母親實質不再活在我們每天營生,然而彌漫在空間每一角落;看花落花開,葉枯葉榮,聯想起栽花人惜樹阿媽可能一旁拈花微笑,無聲暗語:
我兒:生命有時,花草枯榮,瞬間流逝,莫悲莫喜……。
何謂同在?非形相音容筆墨,準則道理因人因緣而異。
出門不論公或私,自己行李出名輕簡,就那麼幾件乾淨臉皮髮膚外表物件;不時那麼幾抹奇妙感覺,愛旅行更愛隨我們同行的母親猶如行李一角,默默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