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最膠 廚餘變靚兜

今日我最膠 廚餘變靚兜

倪漢順是本地少數從事廚餘回收並徹底循環再用的回收商之一,他正嘗試以廚餘代替塑膠原料,生產各種日用器皿。

以往外國或內地所謂「生物塑膠」,多以粟米、甜菜頭等農作物作為材料,提煉澱粉質或油,再以此製成塑膠替代品。不過用廚餘作為生物塑膠的原料,倪氏可能是第一人。他最新一批作品已經完全毋須塑膠成分,除廚餘以外,其他原料也同樣是有機物質。完成品可以用水清洗,受陽光照射不會溶解,也不容易跌碎。最重要的是它能夠自然分解: 要棄置的時候,只需埋到地底,泥土裡的厭養微生物便會把它「吃掉」。

倪漢順也嘗試把廚餘製成其他產品,包括用豆渣製成貓砂,用果皮製成酵素清潔液,以及用咖啡渣來種香菇等等。不過他的主要收入來源其實是以廚餘製造飼料。他每天會從百多間本地學校回收學童飯盒,裡頭的剩食經過攪碎、消毒、發酵等程序,最終會變成適合豬農使用的飼料粉。至於剩下來的塑膠飯盒,打碎之後也會循環再用製成新產品,務求達至百分百回收。

其實他的生產線足以應付每天50噸廚餘,然而實際處理量不足20噸,原因是廚餘回收量不足。飼料有一定營養要求,需要的是高蛋白質的廚餘,而且裡頭也不能有太多沒用的成份,否則處理工作便不合乎成本效益。再者,回收廚餘要徵收服務費,這又令不少客戶卻步。他坦言開業幾年一直虧蝕,經營艱苦,直至近期飼料銷量穩定,他才看到一點曙光。

記者:張育嘉
攝影:江俊豪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