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就是端午節,過節當然少不了一隻好吃的五月粽。
原來我們在各大商號購買的粽,若計算生產過程所產生的碳排放,比自家製的粽高得多。以售價過百元的鮑魚瑤柱粽為例,鮑魚來自南非、瑤柱來自日本,金華火腿來自浙江,三種材料各空運一公斤到港的話,食物里程遙遠,分別會產生16kg、5.14kg和1.63kg碳排放。相反,如果你自己動手製一隻粽,餡料只用本地蕃薯和紅棗的話,生產過程的碳排放只有56.6g。單以材料計算,一隻買自商店的鮑魚瑤柱粽,竟然比自製低碳粽的碳排放高約400倍!
所以,愛吃之餘亦愛護環境,我們可以選揀更低碳的飲食模式,例如少肉多菜,因為種植植物的碳排放遠比畜牧少;另外要不時不食,食用當造的食物就不用特意購買要從外地入口的食物,減低運輸造成的碳排放;而且自家製的食物,由於減省了包裝及運輸的成本,一般都比出外用膳低碳。
想學包低碳粽,就要留意片段啦!
記者:陳鈺婷
攝影:方智傑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