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字部:川式變新 下欄毛血旺升呢

食字部:川式變新 下欄毛血旺升呢

踏入夏天,高溫令人胃口大減。想刺激胃口,吃點辣就最好。近年麻辣雞煲、酸辣粉大行其道,港人好像紛紛愛上辣。最近有兩間川菜餐廳開業,在傳統川菜中加添新派元素,令本身不簡單的川菜更不簡單。

記者:吳蔡邦 

攝影:劉永發、許有達

模特兒:Jackie X@Unique Model

弘揚巴蜀文化 傳統中創新

天府人家以中式陳設為主,極之古色古香。

一直以來,四川由於物產豐富、風光秀麗而被譽為「天府之國」,剛開業的天府人家,就以「天府」二字帶出四川風味。天府人家裝潢帶點古色古香,大門的牌匾就是四川著名作家流沙河的作品,門口的三件古木陳設更是明清時期產物,十分古典,帶有弘揚巴蜀藝術文化的意味。
提起川菜,很多人只會想起麻辣,水煮菜式便是麻辣的代表,其重點的紅油由乾青花椒、紅花椒及二荊條等麻辣料製成。二荊條是四川特產,是乾辣椒中最貴的,辣度適中且帶香味,做出的油色澤鮮紅,令賣相更吸引。店中的招牌水煮牛肉,用上了澳洲和牛的金錢𦟌,除脂肪分佈較平均外,由於𦟌位有筋,入口帶嚼勁。水煮牛用上貴價的和牛牛𦟌,而一道毛血旺更是升價十倍,一直以來毛血旺是低價菜式,菜名中的「毛」字,是重慶方言中粗糙、馬虎的意思,用料多是豬雜、鴨血等下欄材料,大廚就加入了新鮮九孔鮑魚、遼參、花膠、海中蝦等矜貴材料,一方面令菜式更顯名貴,另一方面迎合香港人愛吃海鮮的口味。未吃前以為海鮮會被麻辣搶走鮮味,只要你嚐過一口,便會發覺麻與辣先刺激味蕾,接着是隱隱的海鮮鮮甜味,口感不錯。

入口處的古木陳設是明清時期產物。

四川的味道類型除有麻辣外,銅盤獨蒜泡椒田雞便屬泡椒味型,「四川人愛吃田雞,貪其鮮味。這道菜亦用上四川人最愛的獨蒜,一般大蒜由多瓣組成,獨蒜則不分瓣,生的獨蒜比較辣,熟的則變得粉糯,當地人會用來沖茶及煮糖水。」大廚將田雞、獨蒜、泡野山椒及泡子薑香炒,然後再放在特製的銅盤中,上枱時則以電磁爐邊加熱邊吃,燙口感令辣味更強烈,可謂風味十足。若你是牛癡,那必定要試試野菌牦牛肉乾,牦牛生活在青藏高原,其肉質實淨,脂肪含量少,不過牠們是瀕危動物,只有自然死亡才可食用,故產量極少。大廚將牦牛肉乾經過蒸、炸及炒後,加入炸過的四川野菌,以辣椒油混合成涼菜,肉香菌香加上香辣味,十分精采。

大門的牌匾是四川著名作家流沙河先生作品。

極品毛血旺,加入了九孔鮑魚、遼參、花膠、海中蝦等,辣中帶鮮。$480/半份、$980/全份

豆湯遼參,在豆湯中加入遼參一同燴成,是手工菜式。$168/位

金湯大魚頭,用了湖南貢椒製成,加上南瓜茸,味道濃郁。$208

銅盤獨蒜泡椒田雞,獨蒜口感帶粉,田雞肉鮮甜。$288

水煮牛肉坊間常見,不過這兒用上澳洲和牛的金錢𦟌,顯得特別矜貴。$138/半份、$208/全份

天府飄香魚,用上米椒及桂花魚魚片,辣味較清香。$198/半份、$338/全份

野菌牦牛肉乾,肉味香濃,加上四川野菌,香氣四溢。$68

天府人家(2205 0020)

地址:灣仔盧押道18號海德中心3樓

川菜七味流口水

同樣位於灣仔,不過坐落在船街的樓上川菜館QI,以「呇」字作招牌。呇,解作明亮的星,靈感來自川菜中的香料──八角,另外呇字由水和口組成,又有垂涎的意思。餐廳以黑色為主調,中式屏風、紅椅、手繪的牆畫,舒適之餘又極具型格。主打的四川菜式於川菜特有的甜、酸、麻、辣、苦、香、鹹七種味道上加點變化,例如重慶辣子雞,大廚用了去骨雞髀肉,賣相變得精美,入口更加是啖啖肉。豆酥魚同樣是傳統川菜,以為桂花魚是主角,錯!其實鋪在魚上的豆酥才是重點,這個豆酥是大廚自家炮製,先將黃豆攪碎,再加薑蒜一起炸,入口不只有辣味,更有陣陣豆香。若吃不到太辣,孜然豬仔骨就比較適合,雖然上菜時墊了指天椒及葱,但辣味不太強烈,而豬仔骨在燒烤前醃足了一小時,燒前更浸以生粉水,故此燒出來的豬仔骨面層帶點酥脆,加上孜然粉,入口惹味、肉汁滿瀉。

孜然豬仔骨,面層帶點酥脆,加上孜然粉,十分惹味。$130

重慶辣子雞,以雞髀肉入饌,賣相吸引。$215

霸王辣蝦,用上越南青邊蝦,蝦味與辣味兩者取得平衡。$220

豆酥魚,上面的豆酥有陣陣豆香,配桂花魚,味道鮮甜。$190

牆上綴以富中國色彩的手繪畫。

餐廳設有露天座位。

QI(2527 7117)

地址:灣仔莊士敦道 60號
J Senses 2樓12號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