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同會由食飯到商機 甚至抗敵<br>華人賓架 喜萬年做竇

志同會由食飯到商機 甚至抗敵
華人賓架 喜萬年做竇

【Banker 食堂】

見證本港老牌中式酒樓夜總會,盛極一時的喜萬年酒樓,上月底告別屹立了41年的灣仔熙信大廈,將移師英皇中心「再戰江湖」;成立晚於喜萬年三載的志同會(1975年設立),亦引證着本港銀行史的起伏變遷。

記者:劉美儀 攝影:羅君豪

以銀行同業「Happy會」定位的志同會,既非專業界別組織,亦從不論政,公眾甚至不少行內人士,對其名字均感陌生。不過,這個低調但重量級的「聯誼會」,威力非凡,皆因會員全屬頂尖華人銀行高層或老闆,現時百多名會員中,選委便佔30多人,三位前任現任特首,均曾擔任該會專題演講嘉賓。
多年來,會員常以喜萬年作聚會「竇口」,透過志同會網絡,銀行家「只談風月」、游走市場的藝術,從中國開放改革到本港回歸前後的漫長歲月,可謂體現無遺。
行會成員兼全國人大代表陳智思,今年接替擔任會長一職24年、亞洲金融集團主席即其父親陳有慶的棒,出掌志同會新會長。這位系出金融世家的「賓架」,在喜萬年搬遷前夕,細訴兩代傳承,在「變與不變」中尋找新方向。
如陳智思說,志同會非以界別專業組織定位,只因會員相交數十載,熟落互信,由飯局延伸的默契,在發展商機或解決危機時,往往一拍即合,「唔係用志同會個名,但背後嘅威力會自然發揮」。

喜萬年是志同會會員聚腳「竇口」,會長陳智思(右)及秘書長吳連烽(左)正品嚐酒樓鎮店乳豬。

30周年特刊
以「Happy會」定位的志同會於1975年成立,雖然低調,但卻是重量級華人銀行家聯誼會。

閃電組成銀聯信託

從本地中小行聯手,在強積金(MPF)背水一戰迎大行,到力爭降低港銀進入內地門檻,皆可見一斑。
98年他當選立法會議員(保險界)不久,大新金融(440)主席王守業與另一位銀行家,約他飯局,力陳MPF將令業務歸邊,中小行無法生存。
期時立法程序已近尾聲,細行若勉力經營,數十年才回本,陳智思遂萌生聯手迎敵的念頭。他說,若無志同會相識多年的基礎,「有乜可能短短幾個月內」,10間銀行能合組銀聯信託推出服務。
01年中國入世,銀行進入門檻高達200億美元資產,大部份港銀被拒門外,志同會秘書長吳連烽記得,該會元老、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莊世平,即約同陳有慶及永隆銀行(已售予招行)董事長伍步高等巨頭食飯密斟,最後決定由「莊老循政協,陳有慶經人大」,提出降低港銀門檻意向。幾經轉折,再透過銀行公會經金管局,正式向內地反映,至06年初,終在CEPA框架下圓夢。

1972年便屹立灣仔熙信大廈的喜萬年,懷舊色彩濃厚,搬遷前的舊址仍有手推點心車。

陳智思:唔變會被淘汰

曾幾何時,本地華資家族銀行,在港金融發展史上穩佔一席,但近年相繼善價而沽,謝幕離場,彷彿盛極而衰的老牌中式酒樓,從絢爛歸於平淡。
陳智思認為,時代轉變「係理所當然」,如何保留固有傳統美德,又成功轉型更新,委實充滿挑戰,「銀行又好,酒樓食肆又好,唔變更肯定會被淘汰」。
就像06年,他向父親建議出售家族持有的亞洲商業銀行,聚焦保險及醫療等新領域,「唔係退出,係轉型」,兩年後金融海嘯後回望,更覺當年抉擇明智。他相信,企業只要有實力有客戶支持,必如喜萬年一樣,可再戰江湖。
下一步,他期望志同會延續成功,並能更系統化地,就金融經濟議題發聲,「浮上水面」。

【蘋果動新聞】Android App 修正版上架

回應讀者要求,Android App修正版改善記憶體使用情況,以及廣告顯示模式,即刻去Play Store下載啦!↓↓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