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一時過後,天真的暗下來,從斯德哥爾摩返回赫辛斯基的渡輪,在海上行了近六個小時,仍在瑞典的內海緩緩游移。說那是海,卻更像一個湖。風平浪靜,船在少見波濤的海中,近乎靜止的水面上移動。船不知怎的停了下來,在小島側停下來。右邊燈塔位置沒變,閃動的燈光,忽明忽暗,仍在百米之外,沒有向後移。
一輪明月高空掛,2013年5月21日,農曆4月11。離滿月4月15日還有四天。在赫辛斯基的第一個晚上只見彎月,幾天後回去,月已開始圓渾起來。
月的光芒放到海面上,船停着不動,碎光一層叠一層的散開來,很有秩序的組合。我們從船艙卧室小窗望開去,滿海月光,印在海上的月光。
這艘不是遠洋郵輪,只是體積較大的渡輪,從一個國家駛到另一個國家的渡海輪,對我們來說,已屬難得的經驗。下午四時上船,在船上吃晚餐,睡一個晚上,第二天醒來,吃過早餐,九時五十分下船。從這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乘坐飛機一個小時,坐船十六個小時,看來慢了一些,卻更能配合旅行的悠閒心情,不用趕趕趕的,多好。
船開始移動,月光在水中碎散開來,成了一片又一片的光,有層次的光片。那一刻,想起看過的一套電影,該是波蘭斯基的作品吧;郵輪在大海航行,一輪明月照在海上,鏡頭下的船逐漸遠去,音樂響起,是貝多芬的〈月光曲〉,叮叮噹噹的琴音,原該帶來心靈的安頓,原該是氣氛祥和的,卻因為電影拍的不是一個教人看得稱心滿意的結局。當年在電影院內我們聽到〈月光曲〉,竟有點鬱結不安。
此刻播放手機錄下的貝多芬〈月光曲〉,效果完全不一樣。我們從上船那一刻開始,已是滿心歡喜。儘管起航後的四個小時,兩岸霧氣重,我們什麼都看不見,到了夜深,天放暗下來,霧散去,月亮出來了,印在海上的月光,竟那麼的好看,再配上一首經典名曲,這個晚上真的是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