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本的《幪面超人》已經去到N世代,始終認為最原味經典的,還是幪面超人1號、2號洪大龍及洪飛虎。同期《還珠格格》的小燕子已被拍到爛,令人緬懷依然是第一代的趙薇,就算《功夫足球》來自火星的阿梅,還是令人津津樂道。
緬懷過去是中年人的娛樂,年少青春正是他們的死穴,但就是有人喜歡貼錢買難受,所以趙薇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成功,是可以歸類為中年人入場瞻仰自己傷逝的遺容。青春雖然散場,但電影浩氣長存。
撰文:何永寧
十多年前趙薇出道打拼,在橫店影城拍攝成名作《還珠格格》,當時梳頭、化妝、斟茶遞水自己一腳踢。十多年後,早前37歲的趙薇為首次執導的電影《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宣傳,在壹傳媒大樓拍照同時接受訪問,同行陣容壯觀,梳、化、助理、經理人剛好坐滿一架七人車,成名後派頭與時並進。
《致》片的內地票房目前已超越7億人民幣,電影題材不再是獨沽一味的大袍大甲古裝製作,賣座在「青春」二字,除此之外,趙薇亦看出內地觀眾口味轉變,她說:「電影有不少自己對青春的感觸,可以引起觀眾的共鳴,年輕是很多人的一段回憶,大家都緬懷珍惜,特別是戲中講到那份年少無知的愛情及友情。也有可能是觀眾看得太多古裝電影,產生審美疲勞吧!其實這部電影是我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原沒想過功課會那麼受歡迎,要不我自己也投資一份。」
《那些年》有似有唔似
同樣販賣年少多好,自然不得不提香港的賣座華語片冠軍、台灣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好事之徒自會比較,趙薇認為兩者既有相類似的地方,但在細節上有根本分別,不可一概而論,當初開拍《致》片亦沒想過要參考前作及比較,她說:「要說相同的地方,自然題材都是來自校園,同樣改編自受歡迎的小說。不過我認為《那些年》講的主要是一男一女的青春,《致青春》講的是一群大學生的成長歷程,沒有鎖定是男女的愛情故事,愛情是當中一條線。我不是要拍一個愛情故事,是要還原那一代年輕人的面貌,他們成長間的磨練、不同的人性面,不少都是90年代、我那一代年輕人的經歷,這些事物加在一起才算是青春。」
當初選中辛夷塢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多少是趙薇好友推波助瀾,戲中楊子姍飾演的鄭微在原著中充斥趙薇年少的縮影,天真率直天不怕地不怕,趙薇笑說:「很多朋友看都這樣說,戲中女主角楊子姍飾演的鄭微很像我,只是個誤會,年輕人那時都是這樣過。」對於電影改動了原著的結局,趙薇是希望電影更貼近真實:「當初跟作者辛夷塢有談過,原本的結局太美滿,我想拍一部不太商業的作品,既然是功課又沒想過用來賣錢,藝術一點應該可以,而且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不會像童話小說那樣圓滿,而且結局留白可以有多一點的想像空間。」
新浪潮言之尚早
近年內地電影自滕華濤導演的《失戀33天》賣座開始,到近日徐崢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創出13億人民幣票房紀錄,成為歷年最賣座華語片開始,一系列的小品作品逐漸形成主流。年輕創作力豐富的導演開始抬頭,有人覺得內地電影可能正經歷香港70年代新浪潮的轉變,但趙薇認為言之尚早:「不能只看票房就歸類是新浪潮,其實只是電影的題材貼近真實,是觀眾可以摸得到、想像得到的現實。中國還是有很多很好的老導演,他們拍的電影藝術成份很高,不能抹煞他們的功勞!」
逢周五隨《蘋果日報》附送嘅時尚美容雜誌《add》雖然早已派完;
拎唔到書嘅朋友,可以上番《add》嘅官網 http://add.appledaily.com 睇番足本網上版,除咗有專訪外,仲有好多時裝靚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