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傳統名校近年爭相申請轉直資,倘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跑馬地聖保祿中學落實轉制,全港22間傳統名校中便有一半變身「貴族學校」,基層學生日後勢難躋身名校。教育局長吳克儉昨死撐全港只得9%直資學校,屬可接受水平,業界駁斥數字不算低,且制度不公平,必須檢討。
聖保羅男女中學、拔萃男書院等9間傳統名校先後轉直資,近月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及聖保祿中學亦申請轉制,津貼名校買少見少,惹來學生及家長激烈反彈,斥直資潮剝奪基層學生入讀名校機會。數十名聖士提反的家長及校友,昨穿上「給孩子公平教育」T恤收集市民簽名,批評校方一意孤行,憂慮該校變成「貴族學校」。
中西區居民楊先生的女兒下學年升中,區內只有三間女校,若聖士提反轉直資,等於減少三分一津貼女校學位,對想入讀傳統女校的學生有很大影響。女兒就讀聖士提反的張女士則指,辦學團體理應有教無類,保障各階層學生有均等機會。
稱僅9%可接受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本港現時只有9%學校屬直資學校,且過去20年只得21間學校成功轉制直資,不認為轉制直資是大趨勢,暫未需要檢討。他指,直資學校是教育制度多元化的重要部份,不建議用貴族學校標籤,獎學金及助學金亦足夠支援有需要學生。
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會長馮偉華反駁,9%並非小數目,「因為教育機會唔均等,多數入到都係中產甚至更富裕家庭嘅仔女」。尤其中西區等校網特別多直資名校,「最弊一定係有條件有名氣嘅學校先會轉直資,變咗嗰區嘅家長同學生少咗好多選擇」。
他批評,政府當年推行直資計劃時,為吸引首批白老鼠,提供過份優厚的條件,例如校方可同時獲政府資助及向學生徵收學費,收生、教學語言等亦非常自由,「係咪真係要畀咁多優惠,令到啲學校有好多誘因轉制,唔想跟政府啲朝令夕改嘅政策,好自然我就諗轉直資」。若政府繼續縱容,直資潮將一發不可收拾,促教育局盡快檢討不公平的教育制度。
【蘋果動新聞】Android App 修正版上架
回應讀者要求,Android App修正版改善記憶體使用情況,以及廣告顯示模式,即刻去Play Store下載啦!↓↓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