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壽老人的兩句話 - 李怡

茶壽老人的兩句話 - 李怡

茶壽學者周有光出版了他15卷《周有光文集》。同時,記錄他百年人生的電視片也開拍了。
108歲在中國稱為「茶壽」,茶字的草花頭代表二十,下面一撇一捺是一個八,再下面是十和八,二十加八十八就是108。中國有喜、米、白、茶壽之說: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米壽指88歲,因米字看似八十八。白壽指99歲,百字少一橫為白字。茶壽就是108歲。
周有光出生於清末,畢業於上海名校聖約翰大學,留學日本。49歲參與擬定《漢語拼音方案》之前從事經濟研究工作。搞掂漢語拼音後,他又將目光轉向世界史、文化學等領域。他的連襟沈從文給他起的一個綽號,叫「周百科」,寓意他知識廣博。他以廣博的知識,生動的文字,近20年寫了許多諧趣的隨筆小品,大都涉及當今人們十分關注的重大和熱門話題。
《周有光文集》首發會,老人透過視頻,說他近來常常會講兩句話:「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要從國家看世界」。他覺得這觀點可以用在每個方面,既可以是國家大事,也可以是個人生活。
著名學者資中筠認為周有光一生都有正義做底色,她很贊同周老從世界看中國的觀點,「全人類的智慧、是非善惡觀應該是相通的」。她說周老這兩句話有深刻現實意義,因為中國現在存在兩種危險思潮,即狹隘的國家主義和民粹主義。她覺得周老的話有助於把這兩者驅散,「也許不會那麼容易,但他在高處樹立了一道光。」
周有光提到自己在大學接受的是博雅教育,或叫「通識教育」,即培養基礎知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推動一個人終生學習、永遠向前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