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安倍政治 - 利世民

利字當頭:安倍政治 - 利世民

早幾天,有讀者說,經濟太悶了。那好,講政治吧。
話說安倍經濟,也是舊酒新瓶,說穿了就是在政府入不敷支的環境下,以時間換取空間。不過,據稱是安倍經濟的「第三箭」,經濟特區的構想,卻是政治多於經濟。
安倍的第三箭,是微觀經濟改革。讓非處方藥物在網上銷售,以及開放容許外國醫生執業,明顯是討好年長選民;在人口老化的日本,這類改革是政治常識。不過,第三箭的亮點,還是經濟特區的構想。三十多年前,大陸也是從封閉走向開放,策略上,最重要的一着,就是以經濟特區,實驗各種不同的開放政策。當年的大陸,和今天的日本,除了同樣封閉,思想上也有同樣的枷鎖。有具體實質的成功例子,政治上,是推行政策的標準動作。
一理通,百理明。打破一個封閉的系統,重點是找缺口。正如香港那密不透風的教育系統,也是同樣難以改革,所以,要造就改變出現,首先要在制度裏,容許出現另類的個體。曾幾何時,香港的教育百花齊放,辦學團體有自主性,教師也專注教育。不過,連串由上而下的教改,令到教育越來越單一,倒模工廠似的。
直資的出現,就是這個缺口。當然,社會上有不少反對直資的聲音,尤其是傳統津校轉直資,肯定會觸動既得利益。像聖士提反女校轉直資,代表教師利益的政治演員,也出來反對。說白一點,不是每人都喜歡自由,有些人視辦學自由為一種負累。不過,站在客觀事實的立場,維持不變,也不見得會令情況更好。要找出口,就像特區的模式,是摸着石頭過河,就一定要有實驗的自由。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AppleSimon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