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龍尾看政府的誤導手段(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由龍尾看政府的誤導手段
(時事評論員 林鴻達) - 林鴻達

六八九政府不顧環境評估報告強行批出大埔龍尾人工沙灘建造合約,置反對意見不顧。除了可見梁振英下的特區政府的野蠻無理之外,也可以理解為近年公民參與討論政策都提出有力的反對理據使政府要展開計劃受到處處阻撓之下,無計可施只有霸王硬上弓。多年來政府採取多種不同手法誤導公眾,或者使市民對計劃毫不知情,促成所謂「社會普遍支持政府做法」的輿論。筆者就列舉數例讓市民回顧和了解。
第一種手法是低調甚至隱瞞。06年拆卸中環天星碼頭事件,保育人士行動之際,政府就表示已經完成法定程序沒有人提出反對因此展開拆卸,使保育行動變成徒勞。又或是以筆者曾積極參與的尖沙嘴碼頭巴士總站保育事件,政府於03年提出計劃之後一直沒甚麼消息公佈,或是09年保育行動正式展開,三次法定程序同樣沒怎透過傳媒發放消息,甚至刊憲內容只以「道路工程」作述,隻字不提拆卸總站。這種手法目的當然是設法避免引起公眾注意招來反對聲音。
另一種手法是淡化反對意見的說服力,這是在中環天星、皇后碼頭事件後開始出現。例如針對反高鐵運動群體提出大量質疑,例如選址、營運收益、全地底路線引起的安全風險、無法理授權實施一地兩檢影響行程時間,政府都刻意提出似是而非的回應指這些問題是毋須擔憂;

再有一種手段是抹黑反對者,方式是層出不窮的。例如不斷強調高鐵計劃對港人有何優勢,特別是「方便到內地經商」,形成一種「反高鐵群體只是阻人發達」的滋事分子;類似的手法政府也用在「第三條路道」計劃上,政府不斷發放言論指反對計劃的意見大多只是關注海豚保育問題,構築出「環保與發展是對立」的輿論局面,再次使市民討厭反對者之餘,並使到有部份反對者提出不少航空技術,特別是中國空域限制問題去質疑第三條跑道的實質成效,無法讓市民聽進耳中。
抹黑手段最毒辣的還有的放大「不落實計劃將會對社會產生普遍的負面影響」。再以反高鐵運動為例,政府強調「延遲落成將使每天損失五百萬經濟效益」催促反對者收手;其實早在02年醞釀取消租務管制條例時已經用過,當時政府放大「租霸」問題,使「保障小業主利益」變成所謂主流輿論,但結果就使市民今天不買樓就難以安居,造就地產霸權。另一種不得不提的手段就是「誣蔑反對者只為個人利益」的自私行為,例如政府有說過「向菜園村居民提出的賠償已經比正常為多」。
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粵港自駕遊」以至「國民教育」等,不但反對者的聲音更加響亮,提出的理據比政府強而有力不知多少倍,結果就使政府要暫緩這些計劃或「斬件」意圖蒙混過關。綜合起來,龍尾人工沙灘計劃以「霸王」方式旨在是測試港人的反應,大眾仍是愛理不理的話,相信六八九將會吃了豹子膽般陸續有來,最大危機將會是廿三條立法,所以市民不應怠慢了。

林鴻達
時事評論員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