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四當日,特首梁振英回應記者對六四的看法時,完全答非所問。按照現時香港傳媒與政府的「合作」,事情不一定會見報。但政府新聞處竟然為梁振英九唔搭八的回應發出新聞稿,並把片段放上網。
在英國統治年代,這類令政府首長尷尬的新聞一定不會發出。雖然新聞處長一職並非司憲級(今司局級官員),但由於新聞處長統領政府各部門的新聞官,公眾亦視新聞處所發表的立場即為政府立場,因此,新聞處長不單為政府心戰室核心成員,甚至不少重大談判,英國殖民政府的新聞處長亦會參與並即時發表新聞稿,令政府在輿論立場上採取主動。像馬共與當時英屬馬來聯邦舉行的華玲(Baling)談判,就有馬來聯邦殖民政府新聞處代表在場,並在談判破裂後立即發表聲明向公眾交代事件。在過往香港英治年代,曹廣榮擔任新聞處處長期間,不單可以列席旁聽行政局會議,英國更一度將曹廣榮拉過來參與中英談判,被中方批評英國意圖搞三腳凳,這可以反映新聞處長何其重要。
既然新聞處在整個統治機器上如此重要,梁振英政府竟然讓新聞處發佈令自己尷尬的訊息,證明新聞處已經不受到梁振英的控制。而新聞統籌專員鄧惠鈞的請辭,更反映出政府新聞處有可能早就不受控制。
在英治年代,新聞處處長既然權力這樣大,甚至可以旁聽行政局會議,那就沒有設立新聞統籌專員這類職能重叠職位的必要,因為新聞處長已經充份掌握整個決策過程,甚至參與其中,可以代表政府有效向公眾傳達訊息,不需要另設高職服侍行政長官。但由於新聞處整個機器在整個英治年代都是為英國利益服務,當時董建華認為新聞處對挽回他民望沒有盡力,才會請林瑞麟擔任新聞統籌專員,架空新聞處。
只不過,新聞統籌專員徒具擁有訂立政府重大政策推出時間表的權力,但沒有新聞處這龐大機器配合,根本無法有所作為。而新聞處自董建華上台以來,早就不受重視。既然新聞處早就不受政府高層重視,那當然不會聽命於新聞統籌專員。而新聞統籌專員根本不能使用整個新聞處機器做事,意興闌珊之下就不會有任何意志繼續做下去。連新聞統籌專員都懸空的情況下,新聞處內部就更加自把自為,特別與特首有關的新聞公報,特首不可以再透過新聞統籌專員去加以控制,明顯是新聞處內部集體意志的傑作。這次令梁振英尷尬的新聞公報,只不過是新聞處與特首作對的開始。
在世界各國,沒有政府的公關部門如此做一些令政府尷尬的事,而新聞處作為政府核心部門,當政者一定盡力防止他們造反,連中共都懂得要握緊筆桿子,而新聞處公務員會如此造反,見微知著,反映了梁振英政府對公務員系統的駕馭能力極弱,甚至公務員集體造反亦無法阻止。較早前消防處助理處長在今年四月出席香港電台活動時,都公開以行動支持香港電台編輯自主,某程度已經反映政府內部反風熾烈。連新聞處都公開作弄梁振英,那更反映梁振英在政府內部何其離心離德,梁振英剩下有多少管治能力,相當值得懷疑。
黃世澤
時事評論員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