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守護人 - 曾志豪

燭光守護人 - 曾志豪

最美的六四,就是今年風雨飄搖的六四。願意來維園的都是美麗的香港人,即便你是講普通話,只要你在維園,便都是美麗的香港人。
香港人就像金庸筆下的韋小寶,你很難從我們日常生活中,聽到我們說甚麼「仁義禮智道德愛國」,我們平時的表現或許有點滑頭,我們好像只關心股市升跌、樓市起伏,我們好像只關心名車名錶名袋,我們好像只愛打開娛樂版,我們最愛看胡鬧反智高高興興又一餐的港產電影。我們平時的表現好像很港女很MK,我們好像愛足球愛唱K愛打機。
然而,韋小寶面對大是大非,也就收起了油腔滑調,藏起了口甜舌滑,絕不出賣天地會,絕不出賣陳近南。
頭髮染金毛的潮青,今晚目的地不是MK,而是維園。一身低高名牌的OL今晚不是去酒店食自助餐,而是到維園點蠟燭。
下雨了,刮風了,平時可能巴士無冷氣都會「嘖嘖聲」、行多步都嫌遠的香港人,展示了無比的耐心。有人離開,但更多人無懼風雨留下了;有人淋濕了,更多人在想辦法如何保住僅存的一點燭光。
風雨再大只當是考驗,和北京那些被公安嚴密監視的六四死難者家屬相比,「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甚麼」。電視新聞,張先玲和其他失去親人的母親相聚拜祭,白髮蒼蒼的老人家互相哭擁安慰:「如果兒子在生,今年是四十八了。」「看開了,早晚都會走,我們自己好好保重。」
你知道嗎?幾塊墓碑,幾個殘軀,卻有十多名便衣圍堵監視,這是世上最荒謬的情景。
敵人從未忘記六四,繼續監控,我們又豈能不奉陪到底,以記憶對抗遺忘?
還分甚麼香港本土大陸人?那一夜,我們都是燭光的守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