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四,圍繞愛國愛民的爭論沒完沒了。比起主觀空泛的個人情感,「中國要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民主路線論述更加危險,開始引發新一輪火辣戰線,甚至衝擊一統思維。
這句口號麻煩的地方,在於很難指證其錯誤之處。如果「中國沒有民主,香港也會有民主」成立,或許滿足到部份爭取民主,而又願意接受中國框架的人士。假設上述命題無法過關,肯定招惹很多不安和鼓譟。
首先,沒人可以擔保「民主中國」是一個能夠達成的目標,覺得生活條件改善,國家實力飆升,認同現有政體者不在少數, 還有一班眷戀毛澤東時代,反對中國走上開放改革的資本主義路線,企圖復辟舊制的「毛左」存在。中國人對於他們的國家應否實行民主,事實上意見頗為紛紜,情況遠非香港人所想的那麼單純。
其次,即使民主潮流勢不可擋,究竟要等候多久才能實現乃未知之數。自從一九八九年中國學運功敗垂成,該國民主運動和氣氛幾近崩潰,經過二十多年元氣未復,只有個別民運分子和零星維權活動支撐殘局,面對固若金湯的中國政府,中國人還剩餘多少意志抵抗,估計殊不樂觀。
中國人的事情,留給他們自行處理倒也算了,問題是香港歷史決定我們的性格。香港長時間脫離中國,大多數香港人逃避中國政府暴政而南遷,獨立自私滲透我們基因,對中國的政治忠誠可圈可點,當年北京一聲收回香港便令全城雞飛狗走,難聽點說,香港人是受制於中國淫威才勉強容許其管治。十幾年來,香港四處禮崩樂壞,妖氣沖天,心裏寄望的「民主中國」遲遲未到,早已讓人蟬過別枝。
不止中港民運,年輕人逐漸洞悉綑綁一個十三億人口大國,「中國要有XX,香港才有XX」是件痛苦難堪的事情,甚至有被這股龐然大物輾斃的可能,如此滋味並不好受。香港特殊環境, 加上世代交替,造就神奇念頭的誕生。尤其近十幾年來,香港甚麼也要跟從中國大一統哲學,連英治時代所享有的自由度也大為不如,希望斬斷身上無謂枷鎖,輕身上路是人之常情。
某些本土派分支主張「區隔」和「切割」,其實是一種不祥先兆,他們沒講出口的,大概是香港繼續和中國苟合,只會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反對中港綑綁的終極涵義,就是將「中國要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前提─中國管治香港─的合理性予以否定,香港需要變成一個獨立政治實體,取得民主自由,修復腐爛社會制度,安身立命再謀後事,換而言之它是「告別中國」的前奏曲。中國吞併香港後引致的種種矛盾,竟然導致身份認同變質,分離思維成形可說諷刺之極。
最令筆者驚奇的,是大中華派依舊態度懶散,這班人好像不知道即將面臨淘汰,如果真的信奉「中國要有民主,香港才有民主」的理論,理應大力推動中國民主,而非坐吃山崩,因為時間不站在你們這邊。短短幾年便有本土派搞到人仰馬翻,隨着香港不斷潰爛,人心只會加速變遷,本土派過時,獨立派興起,兩三年後的《蘋果》評論版,可能不會再討論愛國不等於愛黨,而是愛中國還是愛香港。大中華派,你說怎辦?
瑪倫
自由撰稿人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