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的愛國心結如此根深柢固,是不可解的。香港的泛民主派,是民主回歸派開始。他們實際上是民族主義者、統派。民主回歸,民主不一定要有,可以以後「慢慢爭取」,但「回歸」則是重中之重。他們比起左派土共更加熱烈爭取「回歸」,主觀地期望中國會越來越好,不惜將香港前途拋入未知,這就是香港的愛國政治。
由民主回歸派到今日的泛民老骨幹,就像一群活在二十世紀的清朝人。他們一方面有忠君愛國(雖然他們堅持愛的是未生之中國)的卑躬屈膝,但又有愛國「愛民」的自大。自卑自大,傳統知識分子妄以天下為己任、愛由上而下悲天憫民。他們在香港安身立命,認為香港有能力、有責任去推動中國民主。其忠君愛國之卑下,使得中共如得緊箍咒,只要香港稍有異動,就以不愛國之絕大罪名壓下,使清朝政客馬上自覺罪該萬死、百口莫辯而投降敗陣;其愛國愛民的高傲,則使其從從容容,慷小民之慨,包容中國人之種種劣行。清朝政客的虛假政治,是他們永遠比中共更先將香港所有現實問題(例如福利問題、人口問題、走私問題)套入愛國與否的邏輯,使所有十萬火急的現實議程,盡變成虛無飄渺、曠日持久的價值爭議。或者認為香港是受益者,要貢獻祖國;或者認為香港要回一些公道,就是叛逆祖國、大逆不道的「分離主義」。各此種種,也是基於一種「香港有能力和應該拯救中國」的妄想。
中國的命運如何,香港可以觀察,可以聲援,但不應終日擔天望地,期望「民主中國」爾國降臨,恩賜香港,更不能將中國政治和香港政治混淆,令香港利益被一國犧牲。聲援了中國,就會令中國後欄失火,然後民主中國出現,香港得救——這是過度推論,也是買辦心態。我們將自己的命運外判給政客,而香港政客則將香港命運外判給一個未來中國,實為「等候皇上發落」。中國將來如何,屬於玄想。香港人不應沉溺玄想,而忽略現實香港的實務。長久以來香港政治都不是現世政治。我們長以來都是為中國,自卑和自大到認為香港應該在很多事情上倒貼大陸。
香港正被清洗,但清朝政客會說,我們據理力爭就是無情;我們要忍,不能得罪中國,因為我們要為香港「爭取盟友」。這聽來好像是「在天上積財寶」之類的宗教術語。好了,那現實如何?不要說民主自由,連生計、將來下一代的福祉都不保。聲援長遠的民主中國是一回事,但生死存亡的香港政治,清朝政客不管就是不管,事實很明白。好像中世紀神學家不管街上有黑死病橫行,專心辯論一個燭台上有多少個天使在跳舞。這就是香港的情況。
至於做「鍵盤戰士」,是不可恥的,起碼被稱為鍵盤戰士的不會連一罐奶粉都不願為人仗義執言。這個年代通常是反抗「清朝政治」的人才會被譏為鍵盤戰士。至於清朝政客「面書愛國」、在香港「安全反共」、遙距「建設民主中國」,亦不見得有多神聖高貴。你我皆是一丘之貉。但起碼清朝政客有捐款、有議席、有薪金、有道德高地,可見「愛國不愛港」到底是安全和美好的。
盧斯達
無待堂博客
Hit一o下,動全新
即刻去Google Play Store, 下載【蘋果動新聞】新版Android App:
http://bit.ly/appledailyupdate
自力更新方法:
1)到 Play Store
2)搜尋「Apple Daily」
3)登入蘋果動新聞App
4)按更新,即可動全新
iPhone新版App,將於7月登陸